印象中,总觉得海南离我不远,虽说没去,但去,也应该是很容易的,及至到了这次真得要去,查了一下,说咱们隔着海呢,我有点不信邪,不是珠港澳大桥都修了,修个桥呗,再说了,我去崇明,还过了海底隧道呢,没想到,真要去,900公里不说,还得过个轮渡,我原谅了我原来浅薄的知识;
也罢,换个出行方式,海南,海之南呢,那是天涯海角,得有起码的出行尊重;莫名地想到云南,云之南;多好听的名字,多具想象力的地方,再看,广东,广之东,用我一个亲爱的小伙伴常说的话:广之东,什么鬼;
夜间的航班,就这么越过万家灯火,进入人间天上,机窗外一片寂然,没有云卷云舒,透着深邃的幽蓝,不真实,真恍如不在人间,幸好,机翼闪动的光芒,机身传来的轰鸣,提示这只是我的第一次夜间空中旅程;
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安全着陆,重新回到大地上,好感叹:啊,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真诚地热爱这片土地;
三亚,那天瞎聊,说为什么叫三亚,难道真有三个什么亚;大家一脸懵,我后来偷偷问度娘,毛线的三个亚,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个谐音梗;
我以前常常说,我从大山里出来,穿行在各色城市中,偶有休息放假的时候,说出去看另一处山水的清奇,去看另一个城市的繁华,去尝尝舌尖上的美味,也许我比较低级趣味些,山水一定是我家乡的好,繁华总伴着喧嚣,美味于我是个难题,我总是要不停解释我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所以,也从不把旅游放在心里,这不好,总是宅着;但我总想着,有两处,我总是要去看一看的:一个是海,一个是草原了;
很遗憾,半夜到的目的地,入住后,隐隐听着风声如涛,却也未曾想这真的就是涛了;一夜无话,晨起,暂也无事,问,这去海边怎么走,才知道,推开阳台的门,便能看见海,听见海的声音,穿行而过,海边,区区数百米而已;
总在网上看段子,说要多读书,免得看到风景时,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等只能是: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这下好了,也是这样了,怎么办,也写诗:啊,大海啊,你全是水,啊,卧槽,浪好大…………
趁着工作间隙,反复地去到海边,去听海浪的声音,去捡一些被海浪冲上来的五彩的贝壳,去看海浪从渺远的天际一浪一浪地涌过来,声音如雷,而你立在此间,被覆盖,被涤荡,纯粹了,此间便只有这些,很安静;将那些贝壳中温柔的泥沙洗净,捧在手上,轻轻晃动,贝壳们,互相触碰,声音叮当悦耳自然,仿佛是海的另一种样子,另一种声音,很安静;我将这些带回家,希望自己记住海的壮阔,浪的坚持,声音中透露的自然从容……
阳光,沙滩,椰树,拖鞋,墨镜,太阳帽,一对又一对前来拍婚纱照的新人,拿着小桶小铲玩沙的孩子们,拿着手机四处拍照的大人们,每个人都不再有脚步匆匆,因为,草坪清绿,沙滩嫩黄,却都是柔软的;
晚上十点的返程飞机,我五点半从凤凰路进入凤凰机场,嗯,海之南有凤凰,多好;写着我自己的三亚赞美诗;等待,也安静,感谢这诸般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