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我们学会了知识?我们学会知识会有什么表现?

星空的人生 2023-10-19 21:01:45

怎么能够判断我们在学的知识是否学会?

要看第一反应。

这里的第一反应是指经过认真学习、大量训练之后所形成的反应,这种反应才是正确的第一反应,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而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反应很多其实并不是好的、正确的,特别是在生气、情绪失控的时候,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反应。

举个例子,在股票市场,如果看到一只股票连续涨了几天,我们会本能地认为它还会继续上涨,于是就会追高买入,最后被套牢了;如果持有的股票持续几天下跌,又会由于亏本带来的本能恐慌,于是慌忙卖出,但是这就有可能错过了上涨期,带来更大损失。

而且总会有人利用我们的第一反应来牟利,损害我们的利益,例如诈骗还有各种的商业套路就是这样子。

另外一方面,世事往往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往往并不是全部的事实,所得出的第一反应更是片面的。

只有经过更全面的了解、更多的分析和推理,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这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而我们如果在之前做了大量的相关训练和学习,形成了直觉,在看到相对应的情况的时候,就能快速地做出正确反应,从而恰当地处理好问题。

这时候的第一反应是对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通往正确的第一反应的四个阶段

学习就是在升级改造自己的第一反应,让自己在遇到各种人和事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第一反应,将事情做好,取得共赢。

由于我们的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按照重要程度分配精力。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呢?

可以从四个阶段来进行判断,为了方便讨论,从最后要得到的效果,以倒序的方式进行讨论。

PART.1

第一反应,脱口而出

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就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相关知识能够“脱口而出”,成为我们的第一反应,而且这个第一反应是正确的。

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当我们能够正确地脱口而出的时候,就证明我们基本功扎实、反应迅速,也反映我们学会了。

同理在其它领域的知识,我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脱口而出”,这才能证明我们学会了。

因为在实战当中,我们经常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必须马上做出反应,还不能翻书,这个时候靠的就是自己平时的积累,这时候存在脑海中的知识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知识。

这些能够“脱口而出”的内容,才是我们能够安身立命的基本功。

我们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如果最后落到生活里的时候不能成为我们的第一反应,那么这些知识就并不为我们真正所有。

这就是“学会”的最高标准。

想要训练我们的“脱口而出”的能力,我们可以这样做:如果觉得自己学会了,就不要再看着学习材料,自己尽量独立复述或者写出来。

这样能够倒逼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提高信息的吸收效率。

PART.2

若即若离,借题发挥

知识的掌握程度跟我们的使用频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使用一些知识,就能将其熟练掌握,从而“脱口而出”。

但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要有所选择,对于重要程度低一点的知识,就算不能“脱口而出”,也要做到“借题发挥”。

我们对于很多的知识都不能牢固掌握,需要通过提醒才能想起来,这就是“借题发挥”。

这里的“题”是指一个线索、一次提醒、一份提纲等提示性的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若即若离,经过提醒就会想起来,但主动去回想又未必能记起来。

就数量来说,我们拥有“借题发挥”的知识比例要比“脱口而出”的知识比例高。

因为学会一点比深入了解要简单得多。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将相对更重要的、“借题发挥”的知识转化为能够“脱口而出”的第一反应,因为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是要直接做出反应的,而不是等我们得到提醒之后再回应。

PART.3

知道在哪,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的意思是,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放在这里也就是我们知道相关的知识大概在哪里,然后就根据这些印象去进行查找。

如果我们有看过或者了解过相关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一定的印象,不过最后要用的时候还是要借助搜索引擎或者其它方式进行查找。

但很多人处于这个阶段的知识很少,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在平常做信息摘抄和整理的习惯,只是凭着大概的记忆在不断地翻找,更多的人是完全不知道该在哪里寻找。

而属于“按图索骥”的知识,需要我们知道去哪里找,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归纳和整理出相关的笔记。

这里包括两个动作,一个是看到有价值的信息,要记录下来。

另一个要整理归纳这些知识可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够用上。

我们在进行准备或者长时间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例如写论文或者项目的准备,就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我们“按图索骥”。

而往往这些工作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所以这时候考验的就是我们平时下的功夫了。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第一反应,也需要建立一个外部知识库。

而连接大脑和外部知识库就是“按图索骥”的能力:我知道哪里能够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但是因此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知识这么多,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扩展到另外一个知识点上,在搜索知识的时候,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就会一直发散下去,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时间也就浪费了。

PART.4

花钱开心,囤积不看

大部分人都知道学习能够帮助自己,最简单明了的一种方法就是读书,现在越来越发达的电商环境更是进一步催化大家购买书籍的热情。

每逢商家举办的例如“双11”“618”等等大型促销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在不经意间买下了一大堆书籍。

但是买回来的书籍大多数都是看都不会看,甚至都没有拆封,只是堆在家里。

明明买的时候都是做好了计划,要多久或者在什么时候看完这本书。

从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来说,买了书回来却不看的是最没有价值的,就算有什么能够解决我们问题或者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在书里面,我们没有看书也是不知道的。

囤积物品只是通过占有来制造安全感,缓解内心的恐慌。

END

持续学习,就是要将一堆我们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慢慢输入、慢慢整理到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的大脑形成记忆,形成反应。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阅读、听书等渠道知道了新的内容,对这些新的内容所在的位置有了一定的印象,但遇到问题还是要重新查找才能想起来。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慢慢能够记住那些内容,不过很多时候还是要提示才能想起来,因为记忆还不是很牢固。

继续深入学习,我们逐渐发现自己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甚至通过反复使用形成直觉,达到类似“脱口而出”的情况。

这就是从没有反应到成功让自己获得正确的第一反应,也就是一种认知提升的过程。

这也就是我们“学会”知识的表现。

(图片来自Pixabay和Pexels网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