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炎热的夏天,担心最寒冷的冬天”。按照泽连斯基先前的计划,乌克兰要想在冬天之前结束战争,就必须要在8或9月逐渐发起攻势了。
为此,乌克兰正在做三个准备。
1、给政府军队进行“大扫除”。
据中国新闻网7月2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大刀阔斧”,解除了四名高级官员的职务。这四个人分别是:
乌克兰总检察长维涅季克托娃;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局长巴卡诺夫;
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杰姆琴科;
乌克兰特别作战力量司令加拉冈;
这些被开的高级官员的职务指向了乌克兰将重点整顿的两大方向,这次的整顿也是在政治上为反攻做好“清扫”工作。
一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在近几年成为学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词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繁荣,使国家安全面临了新的无形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中,各方私密的作战信息就是需要维护的安全维度之一。
而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乌克兰政府和军方内部却存在不少“叛徒”和“内鬼”与俄罗斯勾结,这些人会影响到乌克兰制定并实施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环节。
若真的如泽连斯基所称的这样,那么在乌克兰内部进行“大扫除”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之后,反攻的计划也能更加安全而不受干扰地予以部署。
二是实际作战。除了三位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高级官员,另一位司令被开或许更“引人注目”,因为临时换将在战场上风险极大。
乌克兰特别作战力量司令加拉冈,自2020年起就负责乌东的军事行动,如今被开与乌军在顿巴斯战役所处的劣势不无关系。
基辅重新换将,一是要重新整顿乌东战区,想要在新的司令上任后“做出成绩”;二是要“杀鸡儆猴”以威慑其他战区的军事将领。
总之,乌克兰的“大换血”目的就是“重新收拾再出发”,至于效果如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2、准备在部分地区发起反攻。
7月24日,乌方曾放出消息,要在九月夺回被俄军占领的赫尔松地区。
这是乌克兰近期继克里米亚后宣布的第二个反攻目标,与此同时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地区的防守也仍在继续。
这说明乌克兰恢复了一定的“元气”,并在进行总反攻之前,一直在“多线作战”、寻找反攻的突破口。若某个地区取得绝对优势,其他地区的反攻也将进行得更加顺利。
但乌克兰的反攻计划也有着现实困境,即俄方的严防死守。据环球网7月26日报道,俄国防部在25日称俄军成功阻止了乌克兰破坏分子在赫尔松地区的登陆行动。
不仅如此,25日当天,俄方任命的赫尔松还军民政府副主席还称,在赫尔松的经济活动中将不再使用乌克兰货币。
乌克兰寻找反攻突破口的道路,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3、进一步接受西方武器。
据环球网7月25 日报道,乌克兰已经接收到了德国交付的首批“猎豹”防空坦克,乌克兰国防部长还表示未来有可能接收美国的F-16战机。
西方武器对俄罗斯的打击力度是看得见的,否则俄军不会煤炭都在寻找乌克兰的武器仓库作为轰炸目标。
但在7月26日,俄方公布的一个消息,使乌克兰不得不警惕起来了。
据俄新社26日报道,俄军防空部队的军官表示,俄方已使用“山毛榉-M3”击落了美国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
除了“海马斯”,俄方还在25日称,由于对敖德萨军事地点的打击,美“鱼叉”导弹不再对俄构成威胁了;22日,美媒还称俄军在作战中经常干扰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发出的信号,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造成影响。
对于“海马斯”和“鱼叉”已不再对俄构成威胁,乌克兰并没有予以回应,因此俄罗斯的发言也并不可全部听信。毕竟,之前就4套“海马斯”系统是否被摧毁,俄美双方就给出了不同的报道。
而俄罗斯干扰GPS发出的信号,实际上给乌克兰造成的压力并不大,因为俄军对GPS并没有像西方预估的那样大张旗鼓。
这一是因为乌克兰仍拥有大量苏联时期的武器;二是因为乌军较少使用先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三是俄罗斯要“留一手”来对付北约和美国,就像美媒指出的那样,“普京真正担心的敌人是美国”,因此俄罗斯要保留最好的实力。
总之,俄乌双方仍在互相博弈当中,寻找大规模的进攻或反攻时机;俄美之间仍在互相试探,并没有对话的意向,和平还是遥遥无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