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年—1684年)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明亡清兴之际,他不愿做亡国奴,更不愿剃头蓄辫,自称“朱衣道人”,日月为“明”,“朱”为赤色,朱明王朝,朱衣道人,表现了傅山反清复明的决心。数次反抗,几经周折,均都失败,傅山见救国无望,发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壮志难酬,复国无望,只能做一名良医,济世救人。“松庄烟树十余年”,太原人作太原侨”,傅山隐居太原松庄,、自号“松侨”,开了几处中药铺子,开启了去过五台山、恒山、芦芽山的采药之旅。《傅山传》中记载:“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
傅山在《 芦芽山径想酒遣剧》言:“天蓝漏树罅,药苗穿红雪。采药啮素雪,红玉呵洞胸。初夏的芦芽山,山涧中流淌着消融的雪水,高大的松树染绿了天空。雪化冰消,云杉浓绿, 傅山走进无边无际的林海,树缝中露出一线蓝天,仿佛蓝天从树缝中“漏”了下来,林间积雪尚未化尽,小药苗穿过残雪,开出红花。如此幽奇瑰丽的美景,使先生兴致勃发,国破家亡悲伤顿时消失,顷刻移情于美妙的大自然中。芦芽山山高林密,气候湿润,生长着数不清的名贵中草药。成为傅山采药的理想之地,曾多次从太原前往芦芽山采药。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初夏,傅山前往芦芽山采药。行进路线大概是这样的,从太原松庄出发,过天门关,走阳曲县凌井沟(杨广道),上北小店,过两岭山后,到达静乐康家会。然后从悬钟口北上,过娑婆隘,折向西北方向,到达张旗,出双路到达石咀头、五村、沟口后,沿着汾河北上,到达宁武县石家庄。
有诗为证,傅山在《石家庄精庐假寓书壁 》诗中写到:“初夏石家庄,幽分一榻凉。”很明显说的就是今天宁武县石家庄镇,初夏时节,太原已经很是炎热,但来到汾水河畔的石家庄,夜晚睡在炕上,感觉到十分的凉爽舒适。诗中所言的“石家庄”就是从静乐沿汾河北上,进入宁武与静乐交界处汾河边上的石家庄。
从石家庄北上,到达坝门口,西马坊乡一带,一首五言律《西庵》言:禽向岩无句?神山秘不传,芦芽山一到,幽韵与谁言?乱涧鸣春雪, 高松绿老天。西庵检行李, 心失北沟边。西庵、北沟滩是芦芽山脚下西马坊乡的两个小村庄,这里已经距离芦芽山距离很近了。从这里傅山每日上山采药,早出晚归,住宿山村,写下不少关于芦芽山的诗作。
傅山访芦芽山共作七绝二首,五言律二首、五言排律一首。在五言排律《 芦芽山径想酒遣剧》中写到“岂念芦芽山,渴死侨黄翁?”《芦芽》诗曰:五月芦芽积雪明,雪中红药靓嫈嫇。益怜无热葡萄朵,肯傍繁华醉肉屏。“梦寐芦芽松”,“芦芽山一到,幽韵与谁言?”“雪中红药靓嫈嫇”,“天蓝漏树罅,药苗穿雪红。采药啮素雪,红玉呵洞胸。”“醉死林花丛”!这些诗都收集在《霜红龛集》中。 傅山对芦芽山漫山遍野的中药兴奋不已,像守护宝贝一样护在胸口,狠不得终年住在芦芽山中。
傅山在诗词、中医、书法、绘画方面造诣很深。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写大字喜用颜体,外表飘逸内涵倔强,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所著的《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都非常出名。傅山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有气。
傅山的画作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傅山崇尚老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傅山不仅是书法家、画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遗民的代表,北方学术思想的领袖,著名学者,甚至被传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为山西一带的神话传说。当时道教佛教均尊引为本家。
傅山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名号繁杂,让人捉摸不透。署名为公之它,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侨公、太原侨、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称老蘖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称得上“笔名”最多的大家,而这些笔名又无不体现了他的经历、思想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