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罗定市:做活“土特产”绘就好“丰”景

莓日罗 2024-10-13 17:10:40

9月26日,《南方日报》第YC02版《云浮观察》刊文《罗定市 做活“土特产” 绘就好“丰”景》。

全文如下

↓↓↓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随着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罗定秋收拉开了序幕——甜软的稻米、嫩滑的鱼腐、馥郁的肉桂、香酥的豆豉鸡、精巧的竹蒸笼……丰富物产演绎着田野乡间的欢腾。

近年来,从种植、加工到农业品牌的设计和推广,罗定“土特产”借力互联网走得更远,建起了产业园壮大了龙头企业,凭借科技力量推动了产业升级,随着乡村游热潮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携带着山水气息,联动新技术、新观念、新探索,罗定“土特产”冲入了广阔市场,实现了飞速发展,“罗定乡土、味动世界”的愿景充满可能性。

罗定土地广阔,丰富的物产演绎着田野乡间的欢腾。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岗坡渡槽。罗定融媒供图

好山好水 孕育好物

来到榃滨镇,就进入了肉桂的世界,登上观桂台,只见漫山遍野都是连片种植的肉桂林,馥郁炽盛的甜香令人心旷神怡。

发展“土特产”,资源禀赋是基础。在广泛种植肉桂的广东、广西地区,罗定肉桂独树一帜,香味已传千百年。一则占尽了气候、地质等“天时地利”,再则有着秦汉时期开始种植的历史底蕴,肉桂融入了地方文化脉络,赢得了“中国肉桂之乡”的美誉。

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肉桂作为罗定“土特产”文章的一个重要闪光点,印证了“资源禀赋”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据罗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了解本地乡土资源“家底”后,罗定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结合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正在打造有罗定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乡村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

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近年来罗定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打造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中国气候生态优品”罗定稻米、广东“三大山林特产”之一的罗定肉桂、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罗定豆豉、700年沉淀的美食罗定皱纱鱼腐、占据全国80%出口量的泗纶蒸笼。

除了成名已久的地标产品,还有各种特色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越来越多认可。

在罗镜镇,5000多亩6万多棵黑榄托举起一个产量450多吨的榄核产业;在黎少镇,2个“万亩荔园”迎来送往,全新品种“圣糯”引起市场浓厚兴趣;在䓣塘镇,好山好水孕育优质天子茶,酿出香飘湾区的天谷酱油;还有享誉颇丰的连州茶、特色的罗平桑叶茶、潜力巨大的龙湾南药、畅销省内外的辣椒。

“土特产”意味着潜力,代表着产业的可能。端为宝地灵气森,香飘四海富农人。产品多样化的道路上,多样罗定好物的广阔前景凸显。

多样赋能 产业提质

罗定西部的泗纶镇,位于云开大山脚下,山林广布,适合罗竹的生长。在文化地理的基础上,育种、栽培、水利、气象等多环节技术赋能,帮助特色产业扎下根。百年间,传统手工艺守住了宝贵的品质,成就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其编织技艺也名列罗定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产业。泗纶镇早就形成了一条竹产业流程,近些年搭乘电商快车,行业更是飞速发展。如今,出口海外的平均每10个竹蒸笼中,就有8.5个产自泗纶镇。

泗纶竹蒸笼成功“出海”,为罗定“土特产”产业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产业成长和品牌化的路径中,罗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又鼓励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农民,现已研制出微电脑控制的多功能电热锅、电蒸锅,还有竹茶萝、竹笔筒、竹玩具、竹保温瓶、竹炭枕等日常竹制用品。

方兴未艾的“土特产”,如同一片广阔的蓝海,精深加工技术和精细化产品则是“出海远航”的船舶。从种植和加工到农业品牌的设计和推广,罗定正寻求现代化、科学化的力量加持,“土特产”之路走得更稳——

依靠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升级。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要求,高规格创建产业园,打造绿色优质产品链条;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特点,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以新主体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合作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促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农文旅融合发展写好“+”文章。自带美学属性的稻田,成了文旅景观;“寻香而来,带桂而归”构成了罗定美丽田园精品游线的重要一环;荔枝林中的音乐会、露营为乡村渲染了浪漫气息……“土特产”的美食属性、美景属性、社交属性在乡村游热潮中进一步彰显。

进湾出海 品牌扬名

今年7月,罗定豆豉鸡产业迎来一件标志性大事——罗定豆豉鸡“扬帆出海”行动启动仪式在豆豉鸡产业园举行。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地方特色到出圈名菜,从产品走向IP,罗定豆豉借力现代技术,搭乘RCEP等对外贸易东风,迎来发展的全新空间。

“酒香也怕巷子深”,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品牌强农。罗定“豉味”扬名国际餐桌,其本身的产业化、品牌化过程成了透视罗定做大“土特产”文章的一个生动印证。

历史积淀了厚度,品质成就了自信。历史、文化、美食的“对话”中,罗定凝聚起做强品牌的坚定决心,一个个“罗定好物”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罗定肉桂畅销海内外,食物、生活家具、护肤用品……处处都是肉桂的身影;

近年来,经罗定出口的桂油和桂皮,连续多年超过全国肉桂产品出口总量的50%,有着“世界肉桂看中国,中国肉桂看罗定”的说法;

在打造“全国优质核雕原材料供应地”的目标下,罗定核雕频繁亮相国内国际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大会,与全国的橄榄市场建立联系;

700年成就一道“吃鱼不见鱼”的美味,皱纱鱼腐名扬大湾区,泷江的“鲜气儿”传到了全国各地;

“以竹代塑”重大机遇中,泗纶蒸笼在世界刮起了“风”,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找到泗纶蒸笼;

罗定独有的全新荔枝品种“圣糯”内外观品质极佳,成为广东荔枝市场的“潜力新星”。

发扬历史优势、文化底蕴,联动新技术、新观念、新探索,随着冷链物流等短板的补齐,罗定特色跨越了时空,小农户也能对接大市场。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藏浓浓乡情,承载着罗定乡亲们的乡村振兴愿景。泷州大地,山水灵韵,农户们辛勤耕耘,技术加持赋能,特色产业“拔节成长”,土特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 数读

截至目前,罗定县级重点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97家,带动农户15.94万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023年末,罗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广东罗定)验收通过,已获批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5个:罗定稻米、罗定肉桂、罗定皱纱鱼腐、罗定豆豉、泗纶蒸笼

近年来,经罗定出口的桂油和桂皮,连续多年超过全国肉桂产品出口总量的50%;罗定年产蒸笼约8500万只,蒸笼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和85%

罗定市现有“罗定皱纱鱼腐”生产单位85家,年总销量1500多吨,占广东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年产值超8000万元

■ 讲述

从口粮到产业,从传统到现代

一粒稻米,甜了生活

金风吹罗定,广袤稻田铺展,饱满的稻谷正逐渐由青绿转为金黄,一重重稻浪翻涌,映照一幅丰收盛景。

罗定,地处广东最大的盆地,是岭南稻作起源地之一。千年时光流转,稻耕文化深藏于罗定的城市底蕴之中。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新主体、新渠道的探索,无不彰显稻米产业的活力——

“种稻米的人”越来越职业化。吸引了更多有文化、懂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外出乡贤和社会人士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培育一批种稻专业大户,投身适度规模经营,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种稻米的技术”越来越现代化。论空间载体,罗定建成了省内首个面积20多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批筹建全省首个“全国绿色稻米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论产学研合作,罗定携手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良种推广、标准生产、病害防治、产品研发、富硒标准等方面广泛探索。

“种稻米的方式”越来越科学化。论核心产品,罗定培育出“亚灿米”“金瓯米”“警蛙米”等一系列知名品牌,部分享誉南粤乃至全国;论产业链延伸,罗定市丝苗米产业园内已集聚县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可加工稻谷12万吨,主要产品为大米、米饼、白酒、米醋等,年加工产值可达15亿元,稻米产业不断“接二连三”。

来源:南方日报

0 阅读:0

莓日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