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本有中兴之才,可周王朝还是走入末路

秋珊说文化 2025-04-17 02:41:52

自武王建国之后,继天子之位,武王在位不过四载崩。成王、康王继,都是守成之主,不过有周公、召公、毕公等一干大臣辅佐,周王朝也国泰民安,百姓安乐。直到周王室传到夷王之后,王朝开始衰落,诸侯开始强大,南方的楚国僭越称王,王朝的根基开始动摇。夷王之后是厉王,厉王在位期间暴虐无道,残暴至极,引发国人暴动。周王朝的民风还是挺淳朴的,孔子都在几百年后推崇周礼,可见周文化已经深入当时人心。

而周厉王却被国人赶下王位,暴虐程度堪比夏桀、商纣。厉王退位后,在召公和周公等一干贤臣的作用下,社稷保住了,可也无政府了十四年,等事件平息后,召公和周公才拥戴厉王太子靖为王,是为周宣王。新王登基之初,在召公、周公的辅佐下,周室也堪堪中兴,还不如成、康时的辉煌。宣王执政后期,召公、周公寿终正寝,也许是王当了太久,也许是勤政惯了。宣王也犯了历代皇帝晚年都会犯的错误,开始怠政,祸事也就开始产生。

宣王39年,姜戎抗命,是西方的戎狄,跟姜齐同宗同源。西周时期,一部分姜姓加入周朝“由戎入华”,另一部分“由华入戎”,估计也就是上贡不符合周天子心意,宣王很生气。作为宗主国当然要惩罚一下小弟,宣王率领十万精兵御驾亲征,誓要将这个小国打服。也是“杀鸡儆猴”,警示一下其他诸侯。双方在千亩一地展开大战,结果周王朝大败,损失惨重,宣王大怒,欲雪耻。又恐兵力不足,去到太原,太原正是临近戎狄之处。在太原查看户籍,为以后出征做准备,完成一切后,才回到镐京。

宣王在回京途中生着闷气,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不断催促着车驾,连夜进城。在京城的集市上忽然听见一句歌谣,小孩子数十人为一群,声音一致。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听到亡国之辞,宣王自然大怒,于是就让身边的侍卫将他们抓到身边,小孩子们自然十分害怕。仅抓到两人,询问二人,是何人所作?年长的孩子说,不是我们所作的,而是三天前,有一红衣小孩在城中传遍,满城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学会。连红衣小孩也不知去向,宣王大怒,只得赶走两小孩,并在城中说:“如有人在传播此辞,连同父兄都是同罪”。战败再加上城中散播亡国之辞,宣王心中的气更盛,第二天早朝,宣王将歌谣让朝臣们进行讨论,讨论祸出自何处。大宗伯说:“檿弧箕箙”是弓箭和箭袋,有没有可能是弓矢之祸。太宰接着说,如今国库空虚,大王又想要报仇,如果在打下去,可能会有更大的祸患。

宣王听到自然也是不满意的,小弟如果不打服,只会让天子得威严下降,其他诸侯也自然会纷纷僭越。王又问“那红衣小孩是谁?”太史说:“这可能不是谣言,而是上天要给人间预警,派荧惑下凡,所谓谣言,可能是上天给大王的警示啊”。宣王有点害怕,于是说:“我原谅姜戎了,不在太原兴兵,然后将国库中的弓箭都销毁”。伯阳父说:“我夜观天象,发现征兆已经形成,日没月升,日是人君,月是女子”,跟弓箭之祸无关,可能是女主干政之象。宣王反驳,姜王后有贤德之明,而后宫在姜王后的治理下也是井井有条。伯阳父说“将升将没,说明事情不是在眼前,而是以后之事”。只有大王洁身自好,保持良好的品德,我们才可以渡过此劫。

宣王自然闷闷不乐,回到后宫之后,将事情告诉了姜王后。姜王后说,宫中有一怪事,先王时期宫中有一老妇人,已经五十多岁,怀孕四十多年,生下一女婴。此女婴不详,我已经命人扔到河中。宣王宣老宫人询问原因,原是夏桀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落在王挺,口流唾液,夏桀恐惧,让人占卜,可否斩二龙。占卜不详,又占是否驱逐,又不详。太史说,王不如将唾液珍藏,于是就藏到匣子中,经商至前朝已经六百多年,先王不小心将匣子打碎,不见其踪迹,当时有一宫人才12岁,肚子大了起来,先王觉得是不详,就将宫人囚禁起来,直到如今生下一女婴。

于是宣王就将事情在早朝告诉群臣,伯阳父说,此女应该未死,劫数未消。于是宣王就命杜伯去查找女婴,同时命令民间不应有弓箭制造,过了一段时间,城中出现买箭的妇女,真是瞌睡送来枕头,宣王就将女子杀了,认为劫数已消,从此高枕无忧。而这个女子的丈夫,因为自己妻子的去世而伤心,也高兴自己逃过一劫,这时候发现水中有一女婴,就将她收养,认为在京中太过危险,于是就逃去褒城投奔朋友,女婴就是亡周的褒姒。直到三年后宣王做了一梦,梦中有一绝色美女从西方来,宣王看美女向着自己而来,于是就询问美女芳龄几许?家住几何?没想到美女不语。向着太庙而去,将自周以来的九个王的画像揭开就走了。宣王醒后,认为此事不详,就召开太史官来解梦,太史说:“看来女子之患还未解,托梦正是警示大王”。

这让宣王又想到让杜伯查妖女之事,就问杜伯,寡人让你查这件事已经三年,这三年时间我也没有问你,今天你就说说吧。杜伯认为宣王已经忘记,没想到故事重提。于是就说:“陛下,妖女之事牵扯事大,如果贸然大兴其事,恐百姓惶恐”。宣王大怒,认为杜伯眼中没有我这个王,于是就将杜伯处死,虽有朝臣为杜伯求情,可也无济于事。杜伯之子逃到晋国,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就留在晋国,是晋国范氏的祖先。杜伯死后,妖女之事也就无人提及了。

宣王杀杜伯之后也有悔意,可天子一言九鼎,是不可能主动认错的。此后,宣王吃不好,睡不好,也是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愈下,如此往返三年,等到身体有点起色后,宣王就亲自上车打猎。一时间猎场锦旗蔽空,车马冲天,宣王也有仁德之举,不许兵士践踏庄稼、不许扰乱居民、不许焚烧良田、树木。当宣王看到围猎的壮阔景象也是十分开心,可这时候宣王打了个眼谜,恍惚之间好像看到杜伯来向他索命。等宣王清醒之后,杜伯好像又不见,不久,杜伯的身形来到近前,射出一箭直到宣王心窝。其中杜伯还振振有词,宣王是无道昏君,不修仁德,今日我来索你的命。

宣王昏迷之后,回到宫中已经病重,只能紧急召见群臣将太子宫惺托付给群臣,其中宣王说,太子虽年长,可毛病也不少。以后只能仰仗诸位,距离宣王打猎不过三日,宣王驾崩。宣王之死也印证了弓弧之祸,只是不知女主之祸何时应验,周王室是都能度过难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宣王作为厉王的后继之君,也算是尽心尽力,以复兴周王室位已任。在他在位期间,虽力挽狂澜,可周王室的颓势不减。也许是朝代兴亡的规矩,也许是诸侯在着200年的强大,就算没有周宣王,周王室也会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不得不说宣王是个有为之君,却不是救世之君。

0 阅读:68
秋珊说文化

秋珊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