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铁的鱼影》即将在大陆上映,并引发了热议。
人们对于“中国上映一刀未剪”的话题感到惊讶和好奇。
然而,仔细思考后发现,这并不符合逻辑和事实。
首先,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柯南系列长期以来都是以面向青少年的为主。
在早期,它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案件和高能瞬间,这些故事中充满了惊险、悬疑和推理元素。
当然,随着连载时间的延长和人气不断积累,作者对于案件设计的灵感逐渐减少,为了追求连载的稳定和商业的拓展,作品逐渐向着更轻松、更简单的方向发展。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然而,对于剧场版而言,它们通常都是相对独立的故事,具有更大的场面和更高的预算。
由于单次售票的形式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剧场版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对于内容而言,除了主线之外,剧场版是最容易做出效果的方式之一。
狗血言情虐心剧的情节几乎人人都可以编写出来,而更多的不是需要叙事精巧。
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的日常更新,其受众相对稳定,主要是以核心粉丝为主。
通过观看习惯和主线节奏的掌控,可以确保这些粉丝的忠诚度和观看动力。
而作为“商业变现”的年度盛典,剧场版的制作显然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剧情、场景、角色等方面,剧场版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元素和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也是为什么《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能够持续推出并一直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对于一部动画作品,尤其是长篇作品,如漫画或剧场版,都需要有足够的铺垫、纠缠和引导时间,以及足够大的场面来衬托起高潮。对于漫画来说,其高潮往往来自于某一篇章主线的精心设计与推进,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大,且在数月甚至一年的间断性内容中不能断看,对作者和观众的要求过高。
然而,对于单次时长和剧场版而言,这则是最完美的选择。
作者的创作成本其实不大,几乎是有手就行,毕竟作为言情的水准也并不算高。
而观众的观看时间也只有远低于漫画篇章的两小时程度,就能完成比较完整的独立体验,前置了解只需要知道基本信息即可,而场面制作的预算也有剧场版项目的体量支撑。因此,总结一下现在的柯南剧场版,虽然存在,但尺度绝对不应该大。
主线是现在柯南吸引观众的主要组合,核心向的漫画需要顾及“探案”的所谓“初心”去匹配尚算核心的一部分受众,且变现能力有限,和主线相对克制,撩拨和慢推为主。
而到了非核心向且变现能力极强的剧场版,不了解中细节发展的广泛群体势必更了解也更感兴趣,对主线的所谓“引导作品走向的关键一集”也必然火热,剧场版也就自然地变成了主线(诈骗式“关键”)背景的组合拳。
这一切都是出于商业考虑,那么最重要的商业性指标,尺度,又怎么会大呢?
在国外的分级制度下,尺度几乎就约等于受众面了,更何况一部一直受众年龄较低的主流动画作品,且它长年来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如此的“商业化先行,内容性靠后”。所以,如果柯南都会有需要被讨论一下“是否删减”的内容,那真不知道算是谁的问题,又讽刺了什么。
是我国的审查制度吗?
如果一部这样的动画里都会有需要被删减的黄色、暴力内容,那么它本身或许确实是少儿不宜的。
毕竟哪怕是外国,也会有相应的审查制度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
小孩子在看电视时,有时会看到一些不适合他们观看的画面,这时家长可能会选择蒙上他们的眼睛。
电影《奥本海默》的严肃性意味着它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而柯南则是面向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作品。至少这一次,我们不能归咎于中国分级制度的缺失,因为如果连柯南都会遇到分级问题,那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
导演似乎忘记了柯南从很久以前就已转变为更适合成人观看的调性,让这部剧场版成为了一部偏离了“正统少年向”的作品。
制作公司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获得收益,但却失去了对内容的把控力。
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受众,也会因为过于直接和刺激的内容而引起争议。
这不仅损失了以往作品中暗示之美的美感,也会让很多非核心受众感到不满甚至抵制。事实上,从成片来看,我个人认为并没有什么需要删减的内容,个别场面可能对小孩子来说略显尴尬或难以理解“这两个角色在干什么”,但在2023年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作品甚至还给出了“人工呼吸”的解释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当然也是为了洗脱自己过度消费的恶名。
然而,即使内容并不需要删减,本作品在消费上的程度还是超出了常规范围。
剧场版作品都会进行消费,这是分析得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柯南整体的发展趋势,漫画与剧场版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但如何把控尺度,如何尽量将消费融入叙事、有助于人物构建、传达具有打动力的戏剧瞬间,并将之较好地融入到剧情之中而不显过于突兀,让人物相对不那么露骨地“搞”,保持在含蓄与暧昧的程度。事实上,在柯南巅峰期的剧场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正面案例。
以柯哀为例,《贝克街的亡灵》中,灰原为柯南挡住坠落下来的石柱,留下游戏里的遗言“你会追查到真相,这不就是福尔摩斯一直在做的事情吗”,既符合她的一贯风格,也与福尔摩斯游戏的舞台设定相关。
这段内容似乎是对《黑铁的鱼影》这部柯南剧场版的一种评价和讨论。
原文表达了对该电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包括电影的剧情、人物性格、表现方式等方面。
改写后的内容保持了原文的含义,同时更加流畅和自然。改写后的内容如下:
《黑铁的鱼影》这部柯南剧场版,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都有一定的亮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电影的剧情过于直白和过度强推,缺乏隐晦的剧情互动和深层次情感波动,让人感觉有些突兀。
其次,电影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特质魅力方面也有些欠缺,没有很好地展现出角色的个性和魅力。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电影的票房成绩却相当不错。这似乎表明,现在的观众对于内容的“删减与否”更加看重,而这种大尺度的内容也确实能够吸引一部分观众。
但是,这也让人感到有些讽刺,因为柯南剧场版已经变得平庸到了只能靠“没拿捏的大尺度”去招揽观众。
对于柯哀粉丝来说,他们需要的恰恰是《贝克街的亡灵》这种富有想象空间的东西,而非直白露骨过度的强推。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主剧情为何,而其他的最自如方式永远是从那些隐晦的剧情互动中挖掘出可能潜在的深层次情感波动,用自己的合理想象去补充。这也是曾经柯哀同人文会如此兴盛的原因与意义。
总的来说,《黑铁的鱼影》这部电影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电影的票房成绩却相当不错。
这让人感到有些讽刺,但也反映出现在观众对于内容的“删减与否”更加看重。
原文中描述了粉丝之间的对立和批评,以及对电影审查制度的嘲讽。原文:
简单粗暴的阵营对立使得两家人直接买账,对家粉丝同样不顾这些。
然而,很多人没有将问题归结于制造如此拙劣的制作方。
这种“合理化工作做到了欲盖弥彰之拙劣程度”的行为,硬拉,其呈现即使对柯哀也是魅力的透支与折损,在这个角度上说双方有理由“同仇敌忾”。
最后,“一刀未剪”讽刺的或许是更广义层面上的中国电影宣发了。
如今的宣发模式已经如此简单,几乎用字幕看图说话地帮助观众理解所谓“深挖”实则表面的剧情物料短视频,甚至关键词还要用其他颜色特别提示,用硕大的字体将影片归类于某个情绪、阵营与话题的“阉割内容”式海报,以及本次“一刀未剪”一样的暗示性宣传,试图去强调片子里的大尺度。
最后的最后的,被嘲讽的还得是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它终究还是逃不过去。
它先是被看作了一个连“人工呼吸”都不能承受的老和尚,哪怕它确实不太开放,这次却也被过度看低了。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卡住《黑铁的鱼影》,但过多也过于敏感的各种删减,已经让宣发产生了一种概念:
如果一个片子没被删减,那本身就够值得宣传的了。在都是太监的男厕所里,一个正常男性反而成了稀罕存在。
改写后:
阵营对立的简单粗暴使得两方粉丝直接对立,而对家粉丝也同样不关心这些问题。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制作方的拙劣表现。
这种“欲盖弥彰的合理化处理方式”实际上暴露了双方都有理由的“同仇敌忾”。
最后,“一刀未剪”可能是对中国电影宣发更为广泛的讽刺。现在的宣发手段越来越简单,通过字幕解释剧情短视频的内容,使用不同颜色的关键词进行特别提示,用大字体将影片归为某个情绪、阵营和话题的“阉割内容”式海报,以及像“一刀未剪”一样的暗示性宣传,强调影片的大尺度。
最终,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再次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它一直被视为一个连“人工呼吸”都不能承受的老和尚,尽管它的开放程度确实有限,但这次却被过度看低了。
更重要的是,《黑铁的鱼影》并未受到严格审查,但过多的删减已经让宣发产生了一种观念:如果一个影片没有被删减,那它本身就值得大肆宣传。
在这个只有太监的男厕所里,一个正常的男性反而成为了稀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