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承受之“重”!彭迦信和梁柱没能接下腾讯音乐的中兴大任?

读懂数字财经 2023-07-19 21:06:55

反垄断是腾讯音乐变“轻”的最佳契机,

但没有,

面对友商和跨界而来的巨头,

彭、梁该如何接下腾讯音乐的中兴大任?

7月17日,腾讯音乐(HK01698)发布公告称,叶卓东因个人原因将辞任公司首席战略官及其他相关职务。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叶卓东是资本市场大牛,并在推动腾讯音乐于纽交所、港交所的两次成功上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腾讯音乐自遭遇反垄断之后,股价一蹶不振,叶卓东也没能”妙手回春”。

相比于叶卓东,腾讯音乐另外两名高管与股价的走势更具有戏剧性。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内在联系,在梁柱替担任腾讯音乐CEO、彭迦信出任董事长的2021年4月前后,腾讯音乐全面告别股价高位、开始大跌。

在反垄断的叠加影响下,腾讯音乐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下跌趋势,直到今天还是跌多涨少。

上任两年有余,为何彭、梁组合没能扭转腾讯音乐股价的颓势?没能及时借助反垄断让腾讯音乐的变“轻”,或许是一个很大重要的原因。

1、

反垄断处罚之后,腾讯音乐股价遭遇重击,资本市场疑惑:没有了独家版权的护城河,腾讯音乐还能打吗?

正如读懂君在《被反垄断“解套”后,昔日垄断者腾讯音乐对版权的投入更大了?》所述:能打,反垄断对腾讯音乐,不只是利空,还有利好。

独家版权是腾讯音乐的护城河,但这个护城河太贵了,反垄断给了腾讯音乐一个“解套”的机会——“长远来看,由于我们将无须再向音乐版权方支付溢价以获得若干获授权内容的独家权利,终止与上游版权方的独家安排预计将降低向若干音乐版权方采购音乐内容所需的内容采购成本,这预计会令我们日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内容成本效率。”

因为是反垄断触发的,腾讯音乐还不用给合作方赔赔违约金......

利好的一个例证就是:反垄断前后,腾讯音乐的毛利率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在2022年Q1下探到谷底,随后一路上涨,超越反垄断前水平,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非独家版权”。

见诸于业绩,腾讯音乐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88.5%。调整后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57%。

在反垄断的“助攻”下,腾讯音乐“降本”还算成功,但上限也很明显,版权成本不可能无限下降——解除与上游版权方的独家安排可能会降低新的市场进入者的进入壁垒,加剧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内的竞争,为了保持优势,腾讯音乐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版权成本投入,故而至今腾讯音乐毛利率也仅仅突破30%。

腾讯音乐所经营的依然是一个“重生意”,而且这个生意的增收之路十分坎坷。

2023年一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实现强劲增长,同比提升33.8%,但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3.0%,巧合的是二者金额居然都是35.0亿元。

这不是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收入首次下降。

2020年以后,该项收入及运营数据持续下跌,让腾讯音乐很受伤:由于该收入的疲软,腾讯音乐2022年收入同比下降了9.3%。

在“彼长此消”之下,在线音乐服务的强劲增长在2023年Q1堪堪拉动腾讯音乐实现5.4%的增长。

而在叠加史诗级的“降本增效”之后,在线音乐服务的正增长能否持续也要打一个问号。

2、

2023年一季度,腾讯音乐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35.8%,这可以看做是降本增效的一个成绩,在减少获客开支的同时,更加注重拉动付费用户的增长。

以上的代价是腾讯音乐的月活跃用户下降,其中在线音乐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5.92亿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6.9%;社交娱乐服务移动端月活也下降了16%。

“矿”在减少,而挖矿的速度却在提高,腾讯音乐的增长能否长期持续?

这不是腾讯音乐自身能够决定的,更是网易云音乐这些友商和抖、快这类泛娱乐领域的新巨头决定的。

没有边界的抖音、快手四处攻城略地,自然没有放过“音乐”这个内容重镇,这让有边界的腾讯音乐十分被动。

双方短兵相接、激烈交战,胜败取决于各数据。

抖音自不必说,2020年日活就达到6亿,更有消息称其2022年收入超过了55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快手也不遑多让,平均DAU同比增长8.3%达3.74亿,平均MAU同比增长9.4%达6.54亿,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2个小时以上,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加19.7%。

无论是运营数据,还是财务数据,二者的基数都不比腾讯音乐差,增长性都比腾讯音乐强,腾讯音乐的优势是什么?

回头去看,还是版权上积累,如果说还有其他,那就是老用户的垂青。

但这也意味着腾讯音乐想要在成本端摆脱“重模式”几无可能,而且因着反垄断,版权壁垒随时有被对手重金冲破的风险。

那老用户会一直垂青腾讯音乐吗?月活数据的变化已经说明了问题。

当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对于腾讯音乐在近年来越来越贵的会员价格和越来越多样化的收费形式叫苦不迭,而这有恰恰是腾讯音乐收入增长路上的必修课,用户体验和腾讯音乐的利益形成了剧烈矛盾。

如果在线音乐服务增长性都不确定,更遑论在壁垒更低的社交娱乐服务上重振雄风。

在社交娱乐服务下滑的这几年,彭迦信和梁柱带领下的腾讯音乐多次调整社交娱乐业务都未起到明显效果,今年一季度火热的AIGC似乎又让他们看到希望,火速推出了音乐创作平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工作室”,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创作者的效率。

此举若能成功,势必会成为腾讯音乐变轻的一大助力,但之后似乎变没了太多声量,被媒体吐槽为——雷声大,雨点小。

面对腾讯音乐的难以承受之“重”,彭迦信和梁柱该如何或者说能否接下腾讯音乐中兴大任?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稿前,读懂君就本文涉及内容向腾讯音乐核实、求证,但未获回复。

0 阅读:0
读懂数字财经

读懂数字财经

用数据,说点财经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