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在同一天发布了业绩快报。
中信银行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76%,扭转了2023年营收下滑2.60%的颓势,更是少有的还能营收正增长的股份行。
净利润增速虽放缓至2.33%,但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总资产规模突破9.5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6年下降至1.16%,拨备覆盖率升至209.43%的12年新高。
不得不说,在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背景下,中信银行这份成绩单显得韧性十足,即便是与优等生招商银行相比。
1、逆势增长
可以想见,2024年中信银行的营收能重回增长轨道,核心驱动力在于利息净收入降幅收窄与非息收入增幅扩大。
“目标是比往年会降,这是肯定的,但要比同业少降。”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在谈及稳息差时如是说
尽管全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但中信银行通过负债端成本管控与资产端结构调整,三季度末实现净息差逆势回升至1.79%(较2023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而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1.53%,中信银行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形成了比较优势。
相比之下,招商银行营收仍小幅下滑,虽净利润小幅增长1.22%,但代价是吃“存粮”——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收入则依然处于负增长。
招商银行减值准备变化
图片来源:否极泰董宝珍
而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6年下降至1.16%,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9.43%,资本充足率全面改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3%)。净利润增速虽然放缓,收益是夯实了资产质量,此外中信银行净利润没有大幅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必定是缴纳了更多税费所致——2024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所得税就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10亿元以上。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业绩快报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长5.28%,增速低于招商银行的10.19%。换句话说,中信银行没有采取招商银行那么激进的扩张策略,但取得了更好的营收增速,不得不说,有点东西。
2、比较优势
中信银行的业务结构转型虽未达预期目标(零售收入占比未突破50%),但其通过“公私融合”策略,在零售领域实现了局部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公转私”私行获客同比增长59%,带动个人客户管理资产规模增至4.54万亿元。
同时,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复苏,公司贷款增长8.31%,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显示出其在传统优势与新兴战略间的灵活平衡。
董事长方合英提出的“五个领先银行”战略,为中信银行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也值得同业学习。
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提出的“五个领先银行”战略中: 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旨在“胜未来”, 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旨在“扬长板”,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旨在“补短板”,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旨在“强特色”, 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旨在“增动能”。
窃以为,相比于具体的战略,“领先”二字才是精髓,结合方合英2023年业绩会上对于净息差的表态,不难发现:中信银行索要打造的是比较优势。
总的来说,中信银行的2024年业绩,离不开这“五个领先银行”的战略指导,也是是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性的综合成果。
在行业净息差收窄的“逆风局”中,其通过精细化息差管理、资产质量优化与业务结构动态调整,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重韧性。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比较优势,或将成为其能否持续领跑的关键。
(数据来源:中信银行、招商银行2024年业绩快报及公开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