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不回答十四个问题

巧兰与世界 2024-10-14 22:35:58
佛教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佛陀不回答十四个问题,佛教史书通称“十四无记”,无记,就是不回答的意思。这一记载出《大智度论》卷二,原文叫“十四难”。 “十四无记”指佛陀对当时一些修行者争论的十四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这十四个问题是: ①世间常; ②世间无常; ③世间常亦无常; ④世间非常非无常; ⑤世间有边; ⑥世间无边; ⑦世间亦有边亦无边; ⑧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⑨如来死后有; ⑩如来死后非有; ⑪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 ⑫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 ⑬命身一; ⑭命身异。 在佛陀看来,修行是为了解脱,讨论这些问题无助于解脱,因而是不对的问题,是“非问”,可以不答。佛陀说: 此十四难何以不答?答曰:此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斗乳,是为非问,不应答。 佛说,之所以不回答,是“无实,故不答”,这些问题都是些无法征实的问题,若诸法(泛指世间一切现象)有常,没有这些理,若诸法无常,也没有这些理,故不答。佛并举了个比喻,譬如人问榨牛角能榨几斗牛奶,这是不能成立的问,不应当回答。 可以看出,佛陀是很讲实际的,超出的解脱修行的问题,不予考虑。 但是这些问题,却正是后来佛教发展的动力。佛陀本人,只提出了因缘说,人身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一个固定的人的实体,悟得这个道理,就可得解脱。但是,作为一门宗教,要想发展,势必要解答超出个人的那些问题,十四无记就是这些问题。印度是热衷修行的国家,也是热衷玄学理论的国家,正是这个缘故,印度才发展出五花八门的各种宗教。在佛陀当时,各种修行人,也就是佛书所讲的外道,其中就有人热衷讨论这些问题,不然佛陀也不会专门告诫弟子不要关心这些问题。但是这些宇宙论的问题,是宗教避免不了,佛陀和他的及身弟子之后,这些问题的探讨还是进入了佛教之中,正是由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先发展出小乘,后来理论进一步庞大,又发展出大乘佛教。 佛教史书在讲到十四无记时,一般都比较中立,尽量用客观的语气介绍这一情况。现在用一个较确切的比喻说明佛陀这一态度,他老人家像一个讲实际的家长,他主要是要求孩子要做好功课,至于那些课外的,就不要搞了,浪费精力。这一比喻仍保持了敬意,同时描述了十四无记问题实际的位置。 当然,说佛陀讲实际,是放在古印度这个宗教国家来讲的,而实际上,他讲的因缘论,远远超出了其它地区人们的思考。
1 阅读:6

巧兰与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