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对辽朝有多重要?看看他们是如何统治汉人的

梦凝影视 2023-03-10 10:47:54

唐朝覆灭后,中原王朝再一次陷入到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这段时期,被统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在后周世宗柴荣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原王朝大部分疆域最终归于一统。当然,幽云十六州除外。

幽云十六州是石敬瑭为了求援,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地,是中原王朝政权的天然屏障,战略意义非凡。

宋太宗赵光义在灭掉北汉后,就将目光和焦点放在了幽云十六州上。他打算用这支刚打完胜仗、士气正旺盛的军队收复幽蓟。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北宋军队在高粱河之战中大败。这次惨败,不仅使北宋元气大伤,还带来了许多非常恶劣的影响。

首先就是幽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们对北宋的态度,高粱河之战前,幽云地区的百姓还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次过后,幽云地区的汉人们再也无法像之前一样响应北宋,而是听天由命,自愿活在辽国的统治之下。

之后,在幽云十六州地区的人民的推动之下。辽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该地区的汉人还对宋、金两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不过,即使幽云地区的汉人对辽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辽对大多数汉人还是非常不信任的。

辽朝对大多数汉人都不信任

辽在将幽云十六州并为自己的领土之后,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据悉,并入幽云十六州之后的辽,其第一大民族就是汉人。

虽然汉人在辽的占比比较多,但一直不是主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换言之,根本就是辽朝的统治者不相信汉人。

辽朝不相信汉人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在《辽史》中,有这样一句记载:“凡军国大计,汉人不与”。

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到军国大事的时候,不允许汉人参与制定政策。更进一步体现辽朝统治者不信任汉人的地方,在《辽史》中也有表现。

据数据显示,《辽史》列传中,所记载的契丹人占比为76.72%,约234人。而汉人的占比只有19%,仅仅只有58人。要知道,这是在汉人比辽朝本土民族人还多的情况之下。

但不信任归不信任,辽朝还是用了许多手段来拉拢汉人。原因也很简单,汉人文化先进。来自于草原的契丹族对此心生仰慕,希望能从其中吸取一些精华,使自己更加壮大。

辽朝笼络汉人的政策

最开始拉拢汉人,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他在位期间,就不断拉拢一些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人才来作为自己的参谋。

像幽州的使者韩延徽,他曾被耶律阿保机给扣留下来,之后成为了耶律阿保机的心腹之臣。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韩知古、康默记、张砺等人,都是这样来到辽朝最高统治者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辽朝的国力有着明显增强。

辽的统治者在这些人立下大功之后,也会论功行赏,且赏赐的规格也非常高。其实为的就是让这些汉人心怀感激,以投桃报李的心态来为辽朝效力。

像上文所提到的韩延徽就是如此,他在得到重用之后。不仅在征伐渤海的战事中立下大功,在后来的政务上也是兢兢业业,可谓是楷模。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赵思温。他在投降辽之后,也跟随着大军前往渤海征伐。整个战事里,赵思温非常勇猛,连克数城。

过程中,赵思温身上多处受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得知后,居然亲自为赵思温调药。这让不少汉人对辽心生好感,也甘愿为其卖命。

这其实就是辽朝统治者想要看到的局面。不过,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人,都是辽君主“慧眼识才”识别出来的。

要一直沿用这个办法的话,对辽朝来说稍微有些力不从心。为此,辽朝学习了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来为自己挑选汉族人才。

辽朝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制限以三岁,有乡、府、省三式”。该政策的推行,为辽拉拢汉人人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

除此之外,辽还积极运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发展与汉人的关系。这一时期,不少契丹人和幽云地区上层汉人结婚生活在一起。像前文提到的赵思温,他的孙子赵匡禹就和契丹的萧氏结合在了一起。

从科举再到联姻,我们可以看出辽对幽云地区的汉人还是十分重视的。不过,上文所提到的也都是一些辽对上层汉人的政策。平民百姓在辽的心中地位如何呢?辽又是如何实施统治政策的?

辽对幽云十六州普通汉人的统治政策

首先,我们从汉人的法律地位来讲这个话题。在未获得幽云十六州之前,辽朝境内的汉人,都是属于契丹人的私人财产,是奴隶。

这些人大部分都因为战争被契丹人掳掠的,又或者是逃荒、躲避战乱来到辽统治疆域的。他们当中,除了一些因为战功而跻身高层的之外,大部分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是被压迫的最厉害的一类人。

但在辽获得幽云十六州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转变。当时汉人数量激增,以及超过了契丹人的总人数。

如果继续将汉人作为奴隶的话,势必会引发动乱,届时将会对辽朝的统治非常不利。于是,辽太宗颁布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这也是辽第一次确认了汉人的法律地位。

这个政策的颁布,使曾经处于社会底层,被当做奴隶对待的汉人获得了解放,和并入辽朝的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同出一个地位。

不过,该政策虽然是汉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还是低于契丹人。这点主要体现在刑罚不均。

当时,契丹与汉人相殴致死的话。契丹人只需要赔付牛马就可以了。而汉人则斩之,其亲属还要被贬为奴婢。

这样的刑罚标准,随着汉人与契丹人接触的越来越频繁之后,也变得不合时宜起来,国内的民族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得到汉人支持,辽圣宗时期,在汉人韩德让的帮助下,辽朝颁布了新的法律。“诏契丹人犯十恶,亦断以律”,“一依汉法论”。

这个政策颁布之后,使幽云地区汉人在法律上与辽朝的契丹人成为平等的关系。当然,也只是法律意义上,真正实行起来的情况又大不相同。

在辽道宗期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土地纠纷。说:自乾亨前有庄一所,辟土三十顷,间艺麦千亩,皆原隰沃壤,可谓上腴......以豪民所抢,谓执契不明,遂围以官封,旷为牧地。

说的是辽道宗期间,发生了一起豪民与官府勾结,强抢汉人土地的事件。文章虽然没有指出豪民是契丹人还是汉人,但从“旷为牧地”中可以看出,做出这种事的是契丹人。

也就是说,尽管法律上规定了汉人与契丹人地位平等。但在实际生活当中,还是有许多契丹人压迫汉人的事情存在。

这也让事情上升到了欺压上,事实上,契丹人确实一直不满汉人与自己同一个地位。他们经常凌辱汉人,抢家夺舍这种事情经常干。总的来说,汉人在辽朝仍然是被当做“下等民族”来歧视的。

宋哲宗时期,出使辽朝的苏辙在目睹了眼见的景象后,曾写出“汉奚单弱契丹横”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也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待遇和地位感到不忿。

汉人的赋役沉重

辽朝前期,幽云地区的整体赋税以及力役都是比较重的。辽当时主要沿用唐朝的“两税法”,即按户分夏秋两季进行征税。而在两税之外,辽还有烟酒、义仓等诸多杂税。

要知道,幽云地区的汉人,大多都是佃户。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是租来的。除了要支付给土地所有人昂中的租税之外,还要应对朝廷沉重的赋役。

在徭役方面,汉人所面临的情况也不轻松。“惟以上京‘云为户’訾具实饶,善避徭役,遗害贫民,遂勒各户,凡子钱到本,悉送归官,与民均差”。这是幽云地区汉人在面临徭役时的真实写照。

兵役方面,幽云地区的汉人同样避免不了。辽朝是一个好战的朝代,存在期间,曾数次对外发动战争。

由于战争频繁,也导致士兵减员严重。而人口比较密集的幽云地区,自然而然的就是成为了兵役的主要来源。据悉,为了补充兵源,幽云地区的汉人要经常性的背上沉重的兵役负担。

而在进入军队之后,汉人却只能排在辽军队的最末级,地位非常低,经常做一些脏活累活。

总结

总得来说,辽朝统治下俄幽云十六州汉人过的并不是那么美好。有沉重的赋役,社会地位低下,且大多数人都没法得到辽统治者的信任,一直被提防着。

但辽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是做出了一些改变的。尽管收效甚微,但这也无疑于是一个巨大进步。

0 阅读:13

梦凝影视

简介: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