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沈阳17年,后升任北京市长,102岁参加十九大,享年105岁

历史有小狼 2024-09-13 16:42:44

2015年6月5日,记者来到北京郊区的一处普通寓所中探访一位抗战老兵,这位老兵在那年将要年满100岁了,在此次访谈中,老兵仍然是口齿清晰、条理分明,讲述了很多抗战期间的故事,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访谈。

实际上,老人的精彩人生并不只在于抗日,后来他还曾主政沈阳、北京,留下了一段段传奇过往;他便是焦若愚,一位被称为“十九大最年长党代表”的抗战老兵。

传奇的人生经历

焦若愚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祖辈从清朝中期就开始经商,家中不仅有好几个商号,住的院子都是二进院,可以说,他家富了上百年,富的远近闻名,上世纪20年代就装上了电话、留声机,更是远近闻名。

家中的祥和真正被打破,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7年8月,日寇3个主力师团进攻南口,国民党卫立煌派兵增援,与日寇激战一个多月,他的总部就设在焦家附近。

焦家为了支援抗战,将所有牲口、物资都捐给了国军,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卫立煌也成功拖住了日寇继续进攻的步伐。

后来卫立煌将部队撤走,日寇就将战场失利的怒火全部撒在老百姓身上,造成了很多流血事件,焦家在家庭内部会议中也说: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抗战坚持到底。

次年2月,邓华带领八路军队伍也来到了此处,慢慢长大的焦若愚也就这么投身于革命队伍,而整个焦家投入抗日的不止他一个,战场上,他们有的负责物资供应、有的直接上了前线。

抗战8年里,焦若愚一直在山海关一带打游击,从家族过往的抗战历史中,他更是十分理解“发动群众”的真正含义。

他后来更是说:“游击战争一刻都不能离开群众,游击战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当地老百姓的支持。”

虽说抗战期间他不知道侵略者何时能被赶走,但他的心中始终充满希望,特别是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后,这种希望就更具象化了。

1945年8月,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在抗日军民多年坚持与苏联红军最后打击下,日寇也宣布了投降,这个消息令焦若愚无比振奋,正当他欢呼雀跃时,组织又下来了新任务:迅速行动,去接受日伪军投降

那年,焦若愚不过30岁。

待到他抵达沈阳后,伪满市有七八百人就站在楼下排队,焦若愚就给全部接收了。

有个苏军的少将对他说:“这么大一个城市,你们怎么接收这么快呀,能管理的了吗?”

焦若愚不仅保证了接收的时间与质量,还在陈云同志的建议下做了感谢苏联的红绸子。

其实,大家表面上都是开开心心,也都知道当时沈阳城内暗流涌动,不少原本是汉奸、土匪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地下先遣军”,他们不仅没有接受历史的审判,反而活动还十分猖獗。

八路军在与苏联军管会协商后召开了一场市政府会议,会上宣布由白希清担任市长、焦若愚担任副市长。

有了这样一个流程后,沈阳这座沦陷了14年之久的工业城市也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反动势力也被彻底清剿。

他们俩的性格并不一样,白希清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总是能在谈话中化解紧张的气氛,而焦若愚的性格更趋向于一个深思熟虑的策略家,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贡献自己的智慧。

两位市领导就这么形成了互补,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是极为默契的。

在他们事无巨细的管理下,沈阳也渐渐恢复了热闹的场景,迎接了新中国的到来。

焦若愚第一次作为代表参加全国会议是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代表大会上,哪怕过去了几十年,焦若愚还清晰地记得那场盛会,他的心情更是激动到了极点。

更让焦若愚难以忘怀的,是这场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而他主政的沈阳就是一五计划的重镇;那年,他不仅已担任沈阳市长,还当选为沈阳市委第一书记。

他过去也与苏联人打过交道,对他们很了解,当时苏联援助中国兴建了156项工程,沈阳就有6项。

那些年,他也始终参与着沈阳的各方面建设,在这里见到了毛主席、董必武等多位高级领导人。

他对沈阳这座城市倾注了太多心血,对他来说,那也并非只是一份工作,更是对整座城市的责任;沈阳曾饱受战乱之苦,这些年终于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就必须要团结一心。

1957年夏天,焦若愚出现在一间大教室内,听着100多名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光明日报》的记者也来了。

针对当时学校内出现的一些问题,焦若愚在听后也作出表态,他站起来从容地回答了很多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那天的会议结束后,记者还跟着焦若愚回家继续谈论问题,焦若愚见记者还没吃饭,在家中做了两大盘水饺,两人边吃边谈。

多年后,这位《光明日报》的记者在回忆录中写下:焦若愚不过40岁左右,他的稳重、机敏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话总是深思熟虑、周详准确;那顿饭吃完后我便起身告别,他也让司机将我送回东北旅社。

在沈阳,焦若愚一直奉献到1965年8月调离,如此算来,他主政沈阳已有17年、在沈阳工作长达20年。

也就是那17年,他带领着全市创造了很多共和国的第一。

百岁高龄的人生

从1965年开始,焦若愚调任至外交战线,这里也更需要他。

来到外交部门工作后不久,他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如同北斗星般熠熠生辉。

一次国际活动上,焦若愚与美国驻伊朗大使产生了争议,两人的谈话中,焦若愚更是据理力争,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国利益,体现出非凡的智慧。

可以说,这种传奇绝非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而是这么多年工作过程中,岁月积累沉淀的结果。

当伊朗政局产生动荡的时候,他马上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向领导提出建议,仍然主张按照原计划访问伊朗,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更是使得两国关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外交战线又是一个十几年,那也是焦若愚记忆中十分特殊的过往。

1981年开始,焦若愚担任北京市市长,两年后转任北京市顾委主任。

那几年,恰逢北京连年遭遇干旱天气,他当即拍板决定成立北京市水资源委员会,躬身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

这件事忙完不久,他又亲自管理起财政工作,在他到来之前,北京市各部门花钱就得得到市委书记或者副市长的批准,焦若愚觉得这样是不利于大规模搞建设的,必须要做出改变。

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后,焦若愚便采取了“一支笔”的工作模式:凡是各部门需要花钱,就找市政局商量,取得同意即可审批。

但是没有市财政局的同意,任何人都无权去批条子,就连他这个市领导都不行。

这样的工作方式,直接改变了北京市财政工作的被动局面。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又发现北京的环境不太好,尤其是黄土见天的北京前三门大街。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马上提出了一项植树造林的运动,仅仅一年过去,前三门大街第二年便春意盎然;后来,他还提出在北京西郊建立一个绿色文化碑林。

退休后,焦若愚每年都要坚持去管委会汇报,倡导生态环境建设。

他的眼光向来长远,这不仅是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智慧,从源头来看,那也是焦家过去那个经商大家族“走一步看三步”的影响。

北京这座特大城市如今总是绿草茵茵,就有老市长的一份贡献。

退休后,焦若愚深居简出,很少与客人见面,更是一种“深藏功与名”。

1990年岳岐峰从河北调任到辽宁当省长,想到过去多年焦若愚一直在沈阳工作,对沈阳十分了解,找老人家学习经验也能更好管理这里,于是,他就请求见一次焦若愚。

焦若愚想到这件事对辽宁百姓好,也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谈了很久,焦若愚还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你这次闯关东,贵在一个“闯”,闯好了就是一条大路,闯不好就会头破血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焦若愚依然被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那时的他已经102岁了。

安度晚年的那些年,焦若愚还是会见见从沈阳前来拜会的客人,听听沈阳的现状。

沈阳解放70周年前夕,焦若愚心情十分激动,特意会见了沈阳市政协和《沈阳日报》的工作人员,当时他们给焦老带来一份《沈阳二十年》,焦若愚经常把弄着这份画册,更是爱不释手。

画册中的很多东西他都认识,他指着一张图说:“这就是当年沈阳变压器厂生产的巨型变压器,我们当时称它为变压器之王。”

家里人看他对很多历史过往记忆犹新,还建议他写下一些回忆录。

但焦若愚拒绝了,他不愿接受党史办媒体的采访,也不愿口述历史,他并非不愿说这些,而是担心家里人和工作人员会仗着他的历史地位为自己行方便。

他早就与身边人约法三章:你们不能去参加与我有关的社会活动,也不能接受采访,按照自己的努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正因如此,很多与焦若愚有关的历史都是缺失的,但焦若愚也不觉得遗憾,在老人的心里,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一切努力就是值得的。

子女经常将他带到车水马龙的街上去转转,那是因为老人觉得:只有看看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精气神,他才能看出百姓的生活十分提高。

只有老战友的子女前来时,焦若愚才会打开话匣子说起过去,讲述他们的前辈在战场上的英勇故事。

他生前最牵挂老战友,晚年,他也始终挂念着建造烈士纪念林的事情。

2020年1月3日下午,新京报才率先知道了焦若愚同志已于1月1日逝世的消息,这还是万里长子万伯翱传出来的消息。

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他一生低调,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参考资料

“十九大最年长党代表”焦若愚逝世,原中顾委委员仅3人健在 澎湃新闻焦若愚:十九大最年长代表逝世 廉政瞭望

0 阅读:1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