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给小鸡驱虫增肥,操作失误差点害了它们,补救方法快收藏

余波明岚说事阿 2025-02-21 20:26:17

本想给小鸡驱虫增肥,操作失误差点害了它们,补救方法快收藏

在养鸡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让鸡群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成。而驱虫增肥无疑是养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满心期待着通过自己的精心照料,让小鸡们长得肥肥壮壮,可谁能想到,原本出于好意的驱虫增肥操作,却差点变成了“谋杀”。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也许不少养鸡的朋友都曾有过类似这样的担忧和困惑,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好好呵护这些小生命。

咱们先来说说这驱虫增肥的目的。鸡群如果能保持健康,没有寄生虫的困扰,再加上合理增肥,那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极大提升。市场上那些品质优良的鸡肉,就是从这些精心照料的鸡身上来的。可现实情况却让很多养鸡人头疼,驱虫增肥的操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满盘皆输。比如,很多人觉得只要用了驱虫药,小鸡们肯定没虫了,就放松了警惕,也没有关注驱虫后的反应,结果很多寄生虫依旧在鸡体内活跃。还有些人在增肥饲料的搭配上乱来,只贪图成本低,使用质量不过关的饲料,导致鸡群发育不良,甚至生病。

先分析下驱虫失误的常见问题。一是驱虫药选择不合适。市场上驱虫药种类繁多,有的针对绦虫效果好,有的对蛔虫作用强。如果不对鸡的寄生虫类型进行检测就盲目用药,那就是乱投医。就像面对不同病症却都用感冒药一样,能有用才怪。比如,鸡感染了球虫和绦虫,但主人只用了普通蛔虫药,那这两种寄生虫依然会持续侵害小鸡。二是用药剂量不准确。少了,驱虫效果大打折扣,寄生虫还是逍遥法外;多了,对小鸡的身体是严重伤害,就像人吃药超量会中毒一样。曾经有养殖户,为了快速驱虫,把驱虫药用量直接加了一倍,结果小鸡们第二天就有精神萎靡、腹泻的情况,差点全军覆没。三是驱虫时机不对。如果小鸡身体状态不好,比如刚经历了一次疾病康复,马上驱虫,那小鸡免疫系统会不堪重负。就好比一个人刚病好就去剧烈运动,身体肯定吃不消。

再来谈谈这增肥的操作失误。首先就是饲料营养不均衡。鸡要长得好,饲料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都得够量且比例合适。要是蛋白质缺乏,小鸡肌肉发育不良,长得慢;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之前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饲料里只放了大量谷物,基本没其他营养成分,鸡群大多瘦弱不堪。还有些饲料原料存储不当变质,小鸡吃了,不仅不增肥还生病。比如,饲料受潮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小鸡吃进去,不仅肝脏等器官受损,生长也停滞。其次是养殖密度问题。密度过大,小鸡活动空间受限,容易互相挤压抢食,还会传播疾病,这生长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就好比住在拥挤的房子里,心情差不说,锻炼机会也少。最后是卫生环境差了,鸡舍脏乱差,细菌病毒多,小鸡容易生病,谈何增肥和健康成长?

咱们继续对比,要是操作合理会怎样?合理驱虫增肥后的鸡群,毛色光亮,精神饱满,活力十足。产蛋鸡的蛋又大又好,肉鸡的肉质更鲜嫩,这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价格上能高出一截,养殖户的利润也相当可观。这种鸡,消费者也认。而驱虫增肥失败的鸡群,光秃秃没精神,生长速度慢,产蛋率低,肉质还差。养殖户亏损算啥,小鸡们的生命都搭进去了。

那怎么解决驱虫操作失误问题呢?选驱虫药得严把关。咨询兽医或者参考其他养殖户经验,确定小鸡寄生虫类型,再精准选药。比如蛋鸡和肉鸡驱虫药就有所不同。确定后做小剂量试用,确定安全有效再大剂量。用药剂量计算得精确。根据鸡体重、种类、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说明书调整。比如小鸡体重轻,用药量就得小。驱虫时机也要把握准。在转群、换料等应激性操作前一周左右驱虫,让小鸡有个适应期。

对于增肥操作失误问题,饲料方面得科学搭配。参考权威配方,确保营养均衡且适合鸡生长阶段和需求,定期调配优化。采购有资质、品质稳定的原料,做好储存保管。养殖密度合理很重要。每只鸡给够空间,雏鸡和肉鸡有不同标准,雏鸡每笼30 只左右,肉鸡根据鸡舍设施和品种定合适密度。卫生管理上,每日清扫粪便,每周消毒 2-3次,确保通风充足。定期检查和调整消毒、清扫、通风频率,保证环境卫生。

就算操作失误了也别慌,还是有一些补救措施。要是驱虫失误,立即带鸡去兽医那诊断。兽医会看症状用解毒药或者补充营养液,之后再根据情况补驱虫。要是增肥失误,马上更换合适饲料,加强营养补充和护理。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控和管理,注意观察鸡的变化,有异常就调整。总之,多和同行或者专家交流,学习他们的处理经验和技巧。

养鸡是个技术活,在驱虫增肥这事儿上,一个小失误就可能酿成大错。所以,每一步操作都得科学严谨,遇到问题别慌,还有补救的方法。多做功课,多积累经验,相信大家的鸡群都能健康茁壮成长,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收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