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灵魂是表现军人的崇高之美。康德认为,人的崇高之美的体验,来源于他在不可抗争的宿命面前,所体现的对自身尊严的感知。对于军人来说,他的宿命或者说他的使命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对信仰的坚守;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当;对战斗集体共存亡的自我牺牲精神。因此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所表现的应该是一种“牺牲奉献”的崇高之美,在战场上,军人牺牲的是生命;在和平时期,军人牺牲奉献的不仅是生命,还有“生活”!
回想新世纪以来,军事题材影片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作品屈指可数,特别是在中国军队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军事题材影视并没有拿出更多饱含时代内容、直面现实的大作、力作。正当我们在为一些所谓军事题材作品的审美品质感到不尽人意的时候,《海天雄鹰》以真实热血的剧情、饱满多彩的人物和无畏牺牲的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采,从中国海军首部航母上以极具个性的雄姿一飞冲天,映入观众的视野。
中国航母成军的道路艰难至极。而航母舰载机成军也同样不容易。据了解,“仅因为舰载机着舰和起飞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某航母大国在试验和训练中丧失的飞行员就高达8800多人。”事实上,直到今天为止,世界范围内舰载机的相关技术都还是严格封锁的。影片虽然用了很多篇幅展现了我军从零起步,攻坚克难的全过程,但这既不是全部的,也不是关键的。中国在技术和信息完全封锁的状态下,通过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时不待我的使命意识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突破了舰载机陆地模拟、海上着舰与起飞等重要技术难关,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海天雄鹰》以其全新的军事视角,展现了未来战场国防现代化新征程上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和崇高之美。
在国家试飞院荣誉馆中国第一支航母舰载机大队成立大会上,衣正邦向大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牺牲在试飞战线上的英雄,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只活了三十三岁,年龄最小的只有二十二岁。其中有他的前辈,也有他的战友,他们当年朝夕相处,亲如骨肉,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一代又一代的试飞员在这条战线上前赴后继作出牺牲!衣正邦请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为了一代代国产功勋战斗机的问世,付出了青春和生命。他们的年龄、面孔,连同脸上的笑容永远留在二十岁、三十岁...... 他们每个人牺牲时都那么年轻!
作为中国航母舰载机第一支试飞大队,秦大地非常清楚,他们面对的就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牺牲。他曾经经历过无数次可能牺牲的“第一飞”,马上又要面对第一次陆地模拟高速撞击着舰试验的“第一撞”,他是大队长,从组建试飞大队开始,他就做好了“第一撞”的准备。因为军官冲在前面身先士卒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他就像耿见林说的:我们都是老兵,知道一个道理,能在战场上枪一响就冲在前面替弟兄们挡子弹的领导,都是珍惜士兵生命的领导,无论是总指挥还是秦大队,都是这样的领导!在舰载机撞索试飞排序上,秦大地想方设法争取自己第一撞时,他首先说服政委陶斯勇:没有任何一位母亲、妻子、儿女会认为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是可以牺牲的!但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牺牲!为什么不该是我?陶斯勇告诉他,组织上是让他来当大队长的,是来带这支队伍的,不是让他来第一个牺牲的。他说,撞索试飞的前提,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你认为我不当第一试飞员,让别人第一个去牺牲,就是对事业负责?但如果我这个领军人物不率先去牺牲,我能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吗?在我军历史上,什么时候不是领导身先士卒,牺牲在前,部队才会一往无前,所向无敌!
是的, 作为当代军人,秦大地性格鲜明、思想犀利、充满理想,渴望战争,但因为父亲、妻子、孩子以及现实生活的矛盾,使他经常感到苦闷。这些军人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我们依然为之着迷,依然把他们当作理想军人的典范。说到底,这些军人的所有情感,甚至是有些扭曲的性格特征,都被秦大地们强烈的意愿统一起来,那就是为了夺取战争胜利的这个目标,他们焦虑、煎熬、痛苦,牺牲许多他们本不该牺牲的东西。
而谢振宇和秦大地不同,他是成长中的人物,这种成长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成长,而是有着深厚爱国主义、集体英雄主义的成长,是建立在军人使命、责任和形式意义上的成长,他代表着新一代中国海军的未来,是中国军队的代代薪火。他从一个百样生法哭着喊着要进舰载机大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和秦大地进行空中对决!直到他终于从许多前辈,从余兆年、吴惊天、秦大地那里明白:一个伟大的飞行英雄,其实根本不是为了那个空中之王的虚名…… 而是作为一个英雄,他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承担!“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没有英雄男儿一代代挺身而出,承担所有的艰难、牺牲,凭什么五千年了还没有灭亡!”在秦大地湿润的目光里,谢振宇久久站立, 他的泪花也在眼窝里泛滥。
当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根基其实并未动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代里,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远远走在军事题材影视艺术表达的前面,军事题材作品普遍存在对我军新军事变革历史过程不熟悉、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方法不了解、对当代战争思维不敏感等问题。当观众渴望了解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我们的军事题材作品却迟迟交不出与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如果说中国军队已经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进程,我们的艺术家却对新的历史脉动反应迟钝、缺乏敏感,又如何能完成艺术的转换和表达?如果不熟悉当代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彷徨、不安、焦虑所代表的当代军人内心体验的主流,我们又如何表现他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精神的中锋正笔、主音大调?从谢振宇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当代军事题材艺术脱胎换骨的契机。
余涛,爷爷是一位飞行英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试飞员,在余涛快出生的时候就牺牲了。余涛的母亲年轻时心脏就不好,丈夫牺牲后差一点死掉,但她熬过来了。这位世界上最坚强的女人,表面看起来柔弱,实际上却在丈夫牺牲后承受了一切,把余涛养大,而且培养得这么优秀。余涛做飞行员是爷爷余兆年老英雄的愿望,但对他的母亲来说是残酷的,她天天担心的事莫过于儿子万一......而余涛也深知自己的事业面临的是什么,他不仅常常思考着,牺牲的时刻为什么一定是秦大地,而不是自己!他经常和谢振宇交流: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刻,我们必须和他一起承担风险和牺牲!不然我们干什么来了!就连难得和妻子陈亚红在一起时,他也要“不经意”地问道“我告诉过你当时我爸爸牺牲后,部队的流程是什么吗? ”因为,他希望如果自己牺牲了,亚红要有接受的勇气…… 当余涛和舰载机大队遇到技术难关时,余兆年要求儿媳:余涛正在一道坎上,海军舰载机试验试飞也正在一道坎上,我们全家人,一定要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全部的力量,帮余涛、帮中国海军过这一道坎。这就是站在余涛和他的战友们身后的亲人和人民。余涛沉稳、内涵,勇敢,不仅是飞行天才,还是带队伍的人才。 特别是有着巨大风险的第一次撞索试验飞行,他看出了秦大地的两难困境,想出了“以退为进”的办法,让秦大地和自己并列第一,既解决了难题,又为后面的的试飞顺序留下充足的弹性,还可以不让大队长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面,他自己可以有理由替秦大地顶上去,可以毫无顾忌地保护秦大地,从而完成了一个优秀军人自我牺牲的价值升华!从余涛的身上,体现出当代军人为战斗集体取得胜利而共存亡、共生死的友爱精神,在新形势下重新阐释了集体主义精神,使英雄主义与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
很多军事文艺作品中的政委就是敲敲边鼓,有时还敲不到点子上。其实,这是因为这些作者、编剧对部队生活不了解,起码没有当过基层部队主官,不知道部队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海天雄鹰》中的政委抓问题准确,看问题深刻,解决问题有办法,特别是那干净利索的劲儿,让人感受到一种当主官的气质,不得不从心里暗暗服气。作为这支部队的政委,他是这个集体的主心骨粘合剂,同时,陶斯勇还肩负着上级交待的核心任务—— 当好秦大地的刹车片和马缰绳,不能让秦大地出事。他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着秦大地,也尽最大的努力为秦大地分忧,无论是秦大地个人生活还是秦大地家庭生活,陶斯勇都是无微不至。特别是在工作中,为了秦大地的安全和试飞大队的建设,他敢于较真:“大地,你要是真想在这里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就告诉我。别以为就你一个人是带兵的行家,独断专行!”为了攻克着舰技术,余涛、谢振宇和康延成发现撞击着舰办法,担心总指挥和秦大地不会答应,他们同时找到陶斯勇,要求政委帮助他们做工作,他敢于承担:我向总指挥报告并做好说服秦大队长的工作!作为政委,他又能坚持原则:在没有说服秦大队之前,要求余涛尤其是谢振宇要带头坚守纪律,一定不能另搞一套!
战争年代,我们的政工干部哪一个不是举着驳壳枪冲在前面,哪一个指挥打仗不是顶呱呱!我军历史上政委改团长,团长改政委,军政首长一肩挑的并不少,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时杨成武是军事干部还是政工干部?政治元帅罗荣桓,开辟山东根据地也是军政双兼。到了和平年代,怎么就出了这么多偏见呢?
所有军队都有政治工作部门,只是说法不同,内容方式不同。古今中外的军事典籍,没有不强调思想工作的。姜太公的《六韬》砺军篇,专讲激励鼓舞士心;黄公石的《三略》讲“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王鹤鸣《登坛必究》讲练兵之法,练心为要。几乎所有的中药里面,都有一味甘草。《本草纲目》讲,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共为力而不争”,就是说甘草本身治病没什么特效,然而,它可以调和诸药,抑其弊害,扬其功效,使急者缓之,缓者急之,百方皆用。唯其“解百毒”“能缓急”而又不争,把诸药调和起来,就是一剂良方。政工干部不好当,掌舵的党委书记更难当。陶斯勇就是甘草,不计个人得失,牺牲个人名利,把大家凝聚起来“共为力”,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
《海天雄鹰》中的人物从副总指挥到普通飞行员,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亲切而又熟悉,谢振宇的搭档康延成、余涛的搭档耿见林,还有夏初、柳妮娜等等,这些新时代的军人就在我们身边。粱总以身殉职了,康延成留在了英雄山。王小毛说,以前去过那么多烈士陵园,从来没想到有一座山,一座英雄山,离我们那么近,离我那么近!是的,军事题材作品洗尽铅华之后,我们看到的便是“牺牲”的崇高之美。军队就是为战争而存在,军人就是在“向死而生”中永存,“牺牲”就是军人的同义词,也是一切军事题材作品不可避免的核心主题。当然,理论是纯粹的,当一个个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意蕴复杂的艺术意境,建立起一种崇高的“牺牲”价值,便意味着军人的崇高不仅仅体现在勇于牺牲,还包含着更广泛的崇高之美的外延。这不仅对当下中国文化政治有着积极的引领意义,更是对当下军事题材作品的一种担当,而且责无旁贷。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