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演啥都是高启强?古装新剧演技受质疑,观众评价一针见血

云游天地间 2024-12-19 15:51:55

张颂文,演啥都像高启强?这问题一抛出来,估计不少人会点头说-是啊,还真是-。

但换个角度想想,这话题本身是不是也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演员塑造角色,角色成就演员,难道这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怎么就变成了某种-原罪-?到底是张颂文演啥都像高启强,还是观众看啥都往高启强那儿联想?这事儿可有意思,咱今天就来聊聊。

先说这-演啥都像高启强-的问题。

张颂文演了《狂飙》的高启强后,突然从-被业内认可的小众演员-变成了-全民热议的顶流-。

他那句-我想当个好人-,台词一出口,简直刻在了观众DNA里。

再配上他从鱼贩到黑帮大佬的层层蜕变,那种复杂又深邃的情感,简直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高启强这个形象,既有小人物的憋屈,又有大人物的狠劲儿,张颂文的表演精准到让人挑不出毛病。

甚至可以说,他不是在演高启强,他就是高启强。

可问题就在这儿了。

角色太成功,观众入戏太深,于是当他在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里换了个北宋小吏的造型出场时,大家瞬间觉得-这不对劲儿啊-。

广普一开口,仿佛鱼摊又摆上了;一皱眉,仿佛又想起了高启强在夜晚的巷子里点烟沉思。

于是有人开始吐槽他-油腻-、-单一-,甚至喊出了-别再吹了-的声音。

这些评价听着扎心,可细想一下,真的是张颂文的问题吗?

观众的-刻板印象-在作怪。

高启强这个角色太深入人心,变成了某种-滤镜-,让张颂文无论演啥都被自动套上了这个模板。

说到底,这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是不是对演员的期待太单一了?为什么一个演员不能既是高启强,也能是北宋小吏?是不是因为我们看戏的时候习惯了标签化,看到熟悉的面孔就自动给他戴上一个角色的帽子?

再说回张颂文的表演争议。

有人吐槽他在《清明上河图密码》里-水土不服-,说古装扮相不适合,说广普出戏,这些声音其实也不能完全忽略。

古装剧本身对演员的仪态、台词功底要求极高,特别是像《清明上河图密码》这种带点悬疑色彩的题材,观众对代入感的需求更强烈。

而张颂文的广普口音确实和北宋背景有点-碰撞感-,这让习惯了传统古装剧语言风格的观众感到违和,这点无可否认。

换个角度想想,到底是演员的问题,还是剧本和制作的问题?《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剧情节奏被不少观众吐槽拖沓,悬疑感不足,男女主角也缺乏化学反应,这些都影响了整体的观剧体验。

张颂文的表演被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剧没能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发挥平台。

就像一位顶级厨师,就算厨艺再好,给他一堆不新鲜的食材,做出来的菜也难以惊艳四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张颂文的-翻车-现象其实折射了一个更普遍的娱乐圈现象:演员转型的难度。

观众对演员的期待往往是-步步高升-,但这种期待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桎梏。

可问题是,演员也是人,不可能场场都超越自己。

就算是国际影帝,也有-翻车-的时候。

当观众期待值过高时,稍有落差,就会显得格外刺眼。

张颂文的经历让人联想到许多类似的案例。

比如周星驰,当年从喜剧转型导演时,不少人也不看好;再比如陈道明,尝试过一些现代剧后,也被质疑过-不接地气-。

但回头看,这些演员之所以能走得远,靠的是对表演事业的执着和对挑战的勇气。

不被一时的质疑绑架,不被某一个角色定义,才是真正的演员素养。

而张颂文这次的-滑铁卢-,或许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

这次事件也提醒了整个行业,演员的多样性和深度需要时间去打磨。

一个演员能被观众记住,是因为他塑造了角色;但一个演员能被观众尊重,是因为他不断突破角色,寻找新的可能性。

张颂文或许在《清明上河图密码》里没能完全展现自己的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未来的可能性。

说一句,观众的批评未必是坏事。

正是因为期待高,才会有失望。

张颂文能不能摆脱-高启强-的影子,能不能在更多类型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他自己去探索。

我们不妨给他一点耐心,毕竟,谁的人生还能一帆风顺呢?只要他继续努力,继续热爱表演,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0 阅读:6

云游天地间

简介:云游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