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中国?战争已打成美国想要的样子,中国最终或成“受害者”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4-23 01:04:14

“目标是中国?战争已打成美国想要的样子,中国最终或成‘受害者’”。标题听着挺唬人,这“战争”不是真刀真枪的打仗,而是贸易战、科技战、地缘政治冲突这些领域的全面对抗。

美国这几年对中国的态度那是彻底翻脸,摆明了要遏制中国崛起。

美国为啥盯着中国不放?

先说说美国的心思。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老大,经济、科技、军事全方位领先,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可中国这几年崛起的速度太快,GDP蹭蹭往上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GDP达到17.9万亿美元,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科技上,中国的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国际影响力更是通过“一带一路”遍地开花。这让美国坐不住了——老大的位置还能保住多久?

美国有个核心战略,叫“遏制政策”。二战后对付苏联用过,现在拿来对付中国。简单说,就是不让你发展太快,威胁到我的地位。

具体怎么遏制?贸易上加关税,科技上搞封锁,军事上拉帮结派围堵。特朗普2017年上台后,这政策就更明显了,直接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

拜登上台后也没啥变化,甚至变本加厉,拉着盟友一起上。所以,这场“战争”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贸易战:美国占了上风?

2018年,特朗普点燃了贸易战的导火索,对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中国贸易不公平”。

中国也没示弱,反击了11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好几年,最后2020年签了个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多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货,算是暂时休战。

但这场仗真打完了吗?美国觉得自己赚了。中国是出口大国,2021年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7%左右,贸易战让不少企业订单减少,尤其是中小企业,日子苦不堪言。

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12.5%,经济增速也从2018年的6.6%掉到2019年的6%。

美国呢,虽然也受了点伤,但它经济结构更偏内需,对出口依赖小,2020年GDP也就下降了3.4%,比中国抗打击能力强。

更关键的是,美国通过贸易战逼中国让步。比如协议里,中国得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这不就是美国一直想要的吗?从这点看,贸易战确实有点“打成美国想要的样子”。

三、科技战:中国被卡脖子

如果说贸易战是拳头打脸,科技战就是掐脖子。美国最狠的一招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下手,尤其是华为。

2019年,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卖芯片和技术给华为。2020年又升级禁令,连用美国技术的外国企业也得听令。

结果呢?华为2021年收入暴跌29%,手机业务几乎瘫痪,从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跌到谷底。

为啥针对华为?因为华为的5G技术太牛了。2020年,华为拿下全球30%的5G设备市场,美国怕中国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上领先,威胁它的话语权。

所以,美国不光打华为,还限制中国芯片产业。2022年,美国又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投520亿美元补贴自家芯片产业,还拉着荷兰、日本限制光刻机出口中国。

中国呢?芯片自给率不到30%,高端芯片几乎全靠进口。台积电、三星这些大厂迫于美国压力,不敢随便卖给中国。

2022年,中国进口芯片花了4000多亿美元,比石油还贵。这不是卡脖子是什么?美国这一手,确实让中国科技发展慢了半拍。

地缘政治:四面围堵中国

除了经济和科技,美国还在地缘政治上给中国使绊子。2018年推出的“印太战略”,核心就是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组成“四国联盟”(QUAD),明摆着针对中国。

2021年又搞了个AUKUS,给澳大利亚核潜艇技术,摆明了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压力。

台海和南海更是火药桶。美国频频派军舰、军机过来“自由航行”,2022年在南海的军事行动比2021年多了30%。

台海这边,美国不断给台湾卖武器,2022年批了44亿美元的军售案,还搞什么“国会窜台”,挑衅意味浓得化不开。

这些动作,逼得中国不得不加大军费开支,2022年国防预算涨到1.45万亿元,占GDP的1.7%。

美国还拉欧洲一起上。2022年北约峰会,把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德国、法国也开始对中国企业设限。这格局看着,中国有点被“群殴”的意思。

中国咋办?被动挨打还是反击?

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处境确实不乐观。贸易战伤经济,科技战断命脉,地缘政治上被孤立,压力山大。但中国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

贸易战应对:中国开始“以内循环为主”。2020年提出“双循环”战略,靠国内14亿人的大市场顶住压力。2022年消费对GDP贡献率回升到65%,出口依赖度降到20%以下。

还签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跟东盟、日韩的贸易额2022年涨了15%,多少弥补了对美出口的损失。

科技战反击:中国加大自主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超3万亿元,占GDP的2.55%,华为虽然被打残了,但也在搞自己的鸿蒙系统和芯片设计。

中芯国际2021年量产14纳米芯片,虽然跟台积电的3纳米差得远,但总算迈出一步。国家还投了1万亿搞“国产替代”,想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地缘政治突围:中国靠“一带一路”拉拢朋友。2022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0亿美元,中亚、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合作也在加速。

虽然西方不待见,但发展中国家跟中国走得近,多少打破了美国的包围圈。可问题在于,这些应对都是“防守型”的。美国进攻,中国防守,主动权还是在美国手里。

尤其是科技战,中国短时间内突破不了高端芯片的瓶颈,经济上又得面对通胀和房地产下行的双重压力。

2022年GDP增速只有3%,远低于预期,这让不少人担心,中国会不会真成“受害者”。

美国到底想要啥?

美国的目标很清楚:遏制中国崛起,保住全球霸权。具体点说,它想做到三件事:

经济上拖慢中国:通过贸易战、投资限制,让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缩小跟美国的差距。

科技上卡死中国:封锁关键技术,不让中国在5G、AI、芯片这些领域超车。

政治上孤立中国:拉盟友围堵,制造“新冷战”,甚至希望中国内乱,搞“颜色革命”。

从目前看,美国确实占了上风。贸易战让中国出口受挫,科技战让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半死不活,地缘政治上中国四面受敌。

2022年,美国GDP还是25万亿美元,中国17.9万亿,差距拉大了。这不就是“美国想要的样子”吗?

这场中美博弈,不光是两国的事,全球都跟着遭殃。贸易战打乱了供应链,2021年全球集装箱价格涨了5倍,企业成本飙升。

科技战让芯片短缺,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少了800万辆。地缘政治紧张,能源价格也疯涨,2022年油价一度冲到每桶120美元,欧洲还闹起了能源危机。

发展中国家更惨。美国拉帮结派,逼大家“选边站”,不跟美国走就制裁,跟中国走又怕被孤立。像印度、越南这种想两边捞好处的国家,日子也不好过。

全球经济2022年增长率只有3.1%,IMF都说,这是“冷战后最脆弱的时刻”。

中国会成“受害者”吗?

中国会不会真成“受害者”,得看它能不能顶住这波压力。如果经济崩了,科技跟不上,国际上彻底孤立,那美国的算盘就打成了。

可中国也不是软柿子,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政府的调控能力,都是底气。

未来几年是关键。如果中国能突破芯片技术,稳住经济,把“一带一路”做大做强,那就有可能化危为机,甚至反超美国。

0 阅读:1
宇寰谈这个电影

宇寰谈这个电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