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前言
昨天情人节,很多情侣选择在这一天领证结婚,不止今年,近些年,几乎每年2月14日情人节,民政局领证的人都比往常要多出不少。
2022年,情人节当天领证人数4万对,2023年12万对,2024年多少?
情人节领证
昨天是2025年2月14日情人节,几乎全国各地的民政局都一片喜气洋洋。
据长沙市民政局统计,截至当日下午5点,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019对,湘江新区下着雨,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依旧热闹非凡,一对对新人手挽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期待。
年轻人热衷于在2月14日这天领证,是因为这天是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互表心意,沉浸在爱的氛围里。
对新人来说,在情人节领证,往后每年情人节,既是恋人间的节日,也是两人婚姻的纪念日,一举两得。
除了情人节,情侣们还喜欢在5月20日和5月21日领证,“520”和“521”谐音“我爱你”,在这样的日子领证,就像是给彼此最深情的告白。
还有10月10日,两个“10”代表着十全十美,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也备受领证人的青睐。
年轻人都渴望自己的婚姻独一无二,充满仪式感,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结婚,能让这份幸福更具纪念意义。
回顾2022年,那时还是特殊时期,很多订婚结婚仪式,有的被迫推迟,有的选择线上云结婚。
可人们即使多有不便,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民政局门口也是排队排到爆满,不少人前来领证。
全国19个省份领证情侣有4万对,这只是部分数据,实际领证人数肯定要比4万多。
到了2023年,领证结婚的人数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本被分隔两地的情侣,度过疫情后,下定决心今后要相伴一生。
这一年,全国领证结婚人数上涨,2月14日情人节的氛围更加浓烈,全国25个省,领证人数高达12万对,跟2022年相比翻了3倍。
这些人里,有的是原本就打算结婚被疫情耽误了的,有的是共患难之后,更加珍惜彼此,选择携手一生的。
那到了2024年,数据又有何新的变化?
2024年结婚人数
2024年很不巧,这一年的情人节刚好在春节假期里,工作人员都在家过节,只有一小部分地区民政局开门。
这一天领证的人数官方并未给出数据,但这一年全年登机领证的人数,官方报道是610多万对。
这个数据比2023年少157万,比2022年也少很多,甚至比之前每年都要少,创造了近40年来,历史最低人数。
可想而知,2024年即便情人节不在节假日,是工作日,领证人数大概率也不会超过2023年的数据。
2023年是一个意外,结婚人数有所反弹,但整体来看,近些年来,全国结婚人数是呈现下降趋势的,结婚人数在慢慢减少。
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福建,房价和彩礼越高的地方,结婚率也就相对低。
但像中西部,房价比较低,彩礼也比少的地区,结婚率相对会高一点。
结婚人数减少是一方面,全国首次结婚的年龄也在往后推,国家法定结婚年龄,男性是22周岁,女性是20周岁。
可目前,我国平均首次结婚的年龄已经从24岁,推迟到28岁,现在已经推到34岁上下了。
为什么现代年轻人结婚人数慢慢减少?推迟结婚的人越来越多?
婚姻现状
年轻人不结婚,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共识,但环顾周围不难发现,很多同学朋友,大部分还是按部就班的在结婚生子。
不结婚的人相比已经结婚的人,还是占社会的一小部分,只是当下社会,流行一种“不结婚”的时代风气,让大众误以为,不结婚的人很多。
近些年,结婚的人数是在慢慢减少,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大家都不结婚了,而是整体适婚年龄的人,没有那么多了。
2020年,31至40岁人口有2.15 亿,而21至30岁人口只有1.78 亿,这就意味着,后续几年适婚的25至34岁人口数量更少,结婚人数自然难以维持在高位。
很多年轻人嘴里说着不结婚,但到了一定年龄,不管是家里原因,还是自己思想发生变化,都会陆陆续续步入婚姻,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
至于结婚年龄一直在往后推,除了找不到对象,年轻不想结婚这些原因,还跟国家教育有关。
国家大学数量增长,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大学毕业少数也得23岁左右,再步入社会历练几年,结婚的时机就得顺延。
还有读研读博的人数增加,大学生毕业年龄也会随之往后推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结婚年龄。
现在结婚,抛下彩礼不说,年轻人都需要买车或者买房,这背后即便有父母帮忙,年轻人也需要承受一定压力,这些隐形压力,也会让人推迟步入婚姻。
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没有合适的对象,也会晚婚。
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想得开,对于晚婚或者不婚,他们接受能力很强,步入婚姻从老一辈的“必选项”,变成了现在人的“可选项”,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参考信源
结婚产业观家WIO,2022-02-16,《单日超4万对!2022迎来首个结婚潮!》
结婚产业观察wio,2023-02-16,《单日超12万对!2023首个结婚高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