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中华古诗词 2025-01-11 17:15:59

岁暮【唐・白居易】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译文:

岁暮时节,日光渐短,身心都感受到时间的催促;曾经的容颜和青春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

年老的我,因旧病复发,身体愈加沉重,而新的忧虑却在漫漫长夜中悄然滋生。

灯火因忙碌而自燃,沉默的雁儿因无才而先遭烹煮。

世间的祸福无常,无从捉摸,不如暂且放下这些烦忧,举起手中的酒杯,享受当下的片刻欢愉。

赏析:

《岁暮》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年老时写下的一首诗,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身体衰老及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暮年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同时也透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对未来的从容应对。整首诗语言简洁却饱含哲理,构思深远,富有情感的层次。

“穷阴急景坐相催”,“穷阴”指的是冬天接近尾声,阳光逐渐减弱,天气变得寒冷。此时,“急景”即是指日短夜长,白天的光照愈加匆忙与稀薄。白居易在这一句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时间流逝的迅速,仿佛在无声地催促着人们进入晚年,展现了岁月的匆忙与无情。

“壮齿韶颜去不回”,这两句通过回忆青春年少时的容颜和牙齿之壮,传达了岁月不可逆转的感叹。“壮齿韶颜”是指年轻时的容貌与身体的健康,然而它们都已消逝不再,成为过去。诗人通过这句的自述,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旧病重因年老发”写的是身体因年老而生病,这不仅是对年华老去的自然写照,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旧疾再次复发,身体的虚弱让诗人感受到更加深重的痛楚。“新愁多是夜长来”则进一步表露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漫长的夜晚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思虑与烦恼,新愁在这无边的长夜里悄然袭来。这句表露了白居易暮年孤独感与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身心的疲惫与衰老所带来的苦闷。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这一句诗有些隐喻。“膏明自爇”是指熏香的明亮火焰,它自燃的原因往往与世事的繁杂密切相关,象征着诗人生活中的复杂事务与内心的重重烦恼。而“雁默先烹为不才”则将诗人自比成一只孤雁,最终还是默默地被捕捉,暗示自己在晚年无力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困境。雁在这里是一种隐喻,寓意诗人对世事的沉默与顺应,象征着一种无力反抗的状态,最终只能“烹”而自食其力,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孤立无援的处境。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最后一句中,诗人感到困扰和烦恼都源于世事无常,祸福不期而至,无法用世俗的眼光去琢磨清楚。因此,诗人提议不如放下心中的疑虑,抛开外界的困扰,“且进手中杯”,通过举杯自饮来安慰自己的心情。这是白居易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面对无法掌控的命运,不如学会享受当下,用一杯酒暂时忘却一切,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岁暮》这首诗是一种对人生晚年的反思和总结,也是诗人对命运和岁月的独特回应。通过对身体逐渐衰老、心境日益孤独的描述,白居易传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人并不陷入悲观的情绪,而是通过举杯自饮来展现对生活的豁达与从容,体现了对生命的接纳与对未来的坦然面对。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年老时的身体与精神状态,也呈现出他在面对晚年困境时,依然保有的理智与宽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而著称。他的作品如《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感受,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俗易懂,叙事直切,描绘真实,明白晓畅。他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许多文人都受到他的启发。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多次被贬,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0 阅读:2
中华古诗词

中华古诗词

每天推荐一首经典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