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出现背后本质是教育/学历过快贬值...人工智能的出现再一次颠覆年轻人和工作的关系。
“长衫”是一次漫长又昂贵的投资,“孔乙己们”唯一的不甘心就是投资回报率不佳,穷病困扰着我们的心头。
这是一种属于全世界广泛蔓延的病症,固化的阶层和固化的资产,耗材的认知逐渐击碎梦想...
如果人们不知道世界那么大,也许还可以忍受生活的波折
回首去年的新闻,表面看大家的日子平淡如水,实则暗潮涌动,诸多看似不起眼的琐事,却给当下的时代蒙上了一层悲凉且无力的阴霾。
2024年“孔乙己”已然成为网络高频热词,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毕业生,本应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红利,如今却无奈自嘲为“长衫狂魔”,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就如同《保安日记》所描述的那般:
保安这份工作,挣的钱仅够买包小熊饼干,上班盼着下班,整日愁眉苦脸,守着大门像个木讷的憨憨,从未被生活温柔以待,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给予他人关爱,最后迷失在人生旅途之中。
这些人和事,对于身处千里之外的我们而言,起初或许觉得不过是些微末小事,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刻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疫情的阴霾尚未彻底消散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不是药神》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虽说咱们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二三十年前,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可如今这“穷病”为何依旧如影随形?令人诧异的是,在日韩、北欧这些富裕国家,类似症状竟也在悄然蔓延。
被生活压迫的年轻人,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沧海一粟。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或许只是没能扛住压力,又或许是长时间负重前行,最终累到无力,而大多数人还在压力的边缘顽强坚守,与自我、与命运奋力抗争。
大学生在骑手中的占比已达24.7%,较2019年提升了6.7%,其中本科率3%出头,研究生率1%。
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实则是一个个鲜活且满是心酸的人生故事。有人因年龄渐长在职场失去优势,有人因所处行业衰落被迫转行,有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幸福的模样大致相同,不幸的故事却各有各的哀愁。
保安、货车司机、美容店小工,这些职业随处可见,从业者收入平平、前途迷茫,却承受着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
外面的世界光怪陆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工智能、区块链、Web3、机器人、新能源等前沿科技,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可在这描绘的新时代宏伟蓝图里,他们却仿佛置身事外,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只能默默等待岁月的侵蚀,最终消失在城市的喧嚣之中。
有人感慨,若不是科技让世界变得“扁平”,大家不知外界的精彩,或许还能安心做个井底之蛙。
可如今,90%的普通人惊觉,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仿若天堑。几百平的豪宅、头等舱的奢华享受、顶级的服务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遥不可及的生活,让许多人内心失衡。
有人在巨大的落差中奋起拼搏,变得愈发坚强;有人却被彻底击垮,一蹶不振。
这种撕裂感并非中国独有。日本年轻人面对困境,选择躲进二次元世界寻求慰藉;韩国年轻人热衷于炒股、炒币、炒房。还有一个共同现象,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谈恋爱、结婚、生子,这或许也是“穷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是年轻人不喜欢交友吗?各类交友软件用户活跃度爆棚,显然不是。实则是恋爱成本高得令人咋舌,二三十年前那种湖边漫步、书信传情的浪漫,如今已难觅踪迹,就连电视剧里都鲜少出现。
是年轻人不愿结婚吗?房子、车子、礼金,这“新三座大山”横亘在前。我身边就有不少好友、好兄弟,因现实的种种考量,对婚姻望而却步。
有人或许会指责他们矫情,可婚姻岂是儿戏,婚后漫长的岁月,既是携手同行的温馨旅程,也是柴米油盐的琐碎考验,稍有不慎,便如同经营不善的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当下,离婚率节节攀升,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这并非功利,而是现实逼迫下的无奈抉择。
再看“孔乙己”们,他们真的是不愿脱下长衫,从事体力劳动或辛苦的工作吗?比如捡破烂、收废品,答案是否定的,实则是这些工作难以保障基本生活,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
传统小农式种地,收入养活一家三口谈何容易。不少河南、山东等地农民吐露心声,家里几亩薄田,年收入刚过万,为了供养子女读书、维持家用,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去新疆摘棉花、干重体力活。
可有人却劝诫大学生,别幻想高薪工作,先解决温饱问题,这让许多人心理落差极大,深感教育投资打了水漂,陷入迷茫、困惑之中,曾经坚定的信仰和信条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还有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清明节加班事件,引发无数人共鸣,背后是普通人加班却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无奈与心酸。
华为在打工人的圈子里,它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加班强度堪称巨大,工作辛苦劳累;其二,收入与奖金丰厚得令人惊叹。虽遭受美国多年的制裁与围堵,华为给员工分钱却从不吝啬。
实实在在的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斗志,让华为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
国人为何对华为青睐有加?因为它既能创造财富,更能合理分配财富。
多数人并非抵触加班,而是厌恶无偿加班,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可惜,许多公司只学华为的“狼性文化”、加班干劲,却未能领悟安抚、激励员工的精髓,员工又怎会甘心埋头苦干?
孟子曾言:“君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当下,“穷病”的对立面,是富豪们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尽管监管部门三番五次明令禁止炫富,可普通人对豪车、豪宅之类的炫富内容关注度极高,为何?
物以稀为贵,见过的人少,自然觉得稀奇,稀缺性催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网络平台宛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有人借此开阔眼界,有人却因此内心遭受重创,“孔乙己”们艰难的往昔与富豪们的新世界,差距仿若东非大峡谷般悬殊。
网上少女自曝爷爷家产数亿还怼网友,更是将“穷病”的可悲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躺平”“摸鱼”之风盛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就连全球运营最成功的体育赛事之一——英超联赛,都为此头疼不已。从2022年起的三个赛季,转播合同收入高达140亿美元,即便如此,仍阻挡不了不少中游球队在赛季中后期“摆烂”,上不去欧洲赛场,下无降级之忧,索性佛系应对。
这像不像生活中的普通人?晋升管理层无望,暂时又未面临失业风险,便得过且过。
英超官方也逐渐明白,不给压力就没动力,比赛就不精彩,观众就不买账。
于是乎,争冠集团争得你死我活,保级队伍也拼尽全力,20支球队各有明确目标,人人有活干,人人有奔头,可伤病、疲惫也随之如影随形,球员工会常抱怨被当“生产队的驴”使。
OpenAI的创始人奥特曼曾畅想,未来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问世,普通人便能从“祥子”式的苦日子里解脱出来,物质极大丰富,人类迈入新纪元,彻底根除贫穷。
可普通人焦虑的是,机器人到来后,自己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处处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资本家可不会养闲人,这么多人口失业,何去何从?
孔乙己到死,恐怕都想不到新社会是这般模样,我倒也曾幻想,人类有朝一日能只享吃喝玩乐,贫富差距消弭,人人平等,再无“狼性”“躺平”之争,大家尽情享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馈赠,世间无“穷病”、无饥荒、无贷款、无996,可这真的会是人类历史的终点吗?
再回到最初的提问,日韩和北欧这些富裕国家,为何自杀和抑郁的人群同样居高不下?“穷病”仅仅是物质匮乏吗?还是说,我们的内心同样贫瘠,无力面对每日虚度的痛苦,面对无人关怀的孤寂,面对缺爱的困境?为何我们需要下一代?
抛开民生、经济指标不谈,年轻人、新兴人类最重要的,是怀揣打破陈规、重启发展周期的希望,唯有孩子能天马行空想象,冲破阶层、思想的禁锢。可现实是,老龄化汹涌来袭,我们无力阻挡这一趋势。
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社会的残缺,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份责任和原因在里面,很难做旁观者。或许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无力是我们最后难免的结局。
文本来源@厉害财经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