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坐看云起时
编辑|坐看云起时
“是我赏饭给中国人吃!”
“他们需要我们,大于我们需要他们!”。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曾在全国人民面前公然放出这些嚣张至极的话。
2019年,在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后。郭台铭毅然决然地搬走在河南郑州的代加工厂,后来又辗转印度、越南和美国等地。

也许是受到孽力回馈的反噬,郭台铭在上述国家的事业接连受挫,惨遭滑铁卢。
仅仅过去了六年,当初潇洒离开的郭台铭,现在又灰溜溜地重返大陆,企图谋求与河南地方的合作。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市场赏饭吃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一、瞄准大陆,成就神话1973年,时年23岁的郭台铭外出闯荡,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这便是富士康企业的前身。

几年之后,郭台铭将鸿海公司提升成了市值几十万新台币的小公司,由他个人全资。
起初这个公司就像个小作坊一样,规模狭小,厂房简陋,员工也只有15名,技术不太熟练不说,有的还不是全职工作的。

这时的郭台铭只好与员工同吃同睡,共同进退,一会儿帮忙抬卸货物,一会儿指导技术工作。
整日待在厂房工作的郭台铭的背始终是汗涔涔的,但他觉得很幸福,因为他终于尝到了辛苦劳作,自己开公司的滋味。
1985年是郭台铭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他来说,这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他正式成立了富士康公司,并且逐渐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化之路。
在那个国际上流行在亚洲进行产业布局的年代,眼光敏锐的郭台铭做出了果断的决策。
1988年,郭台铭瞄准大陆、选址建厂,他将地方选在了当时国内发展最快的深圳。

大陆内部劳动力廉价质优,而且供应不绝。
再加上当时改革开放的东风,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不仅地租便宜,还有税收优惠。
深圳这个城市也临近沿海地区,省去了不少运输成本。
这一波,郭台铭可以说是赚麻了。

于是郭台铭一鼓作气,加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建厂投资,逐步向内陆地区扩展,切图获得更加丰厚的价格优惠。

这波操作直接让郭台铭斩获了巨额利润,逐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版图中站稳了脚跟。
富士康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

郭台铭也并没有止步于此,除了积极扩展版图,他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打响企业名号。
例如2007年著名的“摔手机”事件。

2007年,在深圳的富士康园区,人头攒动,大家都在等待接下来舞台上要发生的精彩一幕。
为了证明自家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郭台铭站在舞台中央,突然就将手里的一部诺基亚手机摔砸在地。
只见一记重响之后,手机依然分毫无损。

这一摔摔得不仅仅是一部诺基亚手机,更是摔出了个天惊地变,直接摔出了富士康代加工企业响当当的名号。
从此之后,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将“效率”与“质量”等美好的名词与富士康企业联系在了一起。
富士康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更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目光。
比如苹果。

苹果手机在国际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与苹果合作之后,富士康企业也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巅峰。
富士康的郑州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平均每分钟都要生产350部手机,如此庞大的产量为富士康带来了惊人的利润。
没出多久,郭台铭便成功登上《福布斯》全球排行榜,身家高达63亿美元。

此时的郭台铭似乎是有些飘了,于是面对媒体他毫不留情地飚出开头那些狂妄的话。
此言论一出,立刻在网民间引起轩然大波,富士康企业的市值都有了波动。
大家纷纷指责郭台铭太过忘恩负义,若不是大陆的政策与优惠,富士康企业又怎么会有今天?

那些日夜奋斗在流水线上的员工才是这个企业真正的主人,是他们的辛劳付出才成就了企业的今天,掌权者不过是个剥削者罢了!
然而异常高傲的郭台铭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没有会想到靠中国市场赏饭吃的时代就会这样结束了......
二、海外布局,接连受挫中国有句古话用来形容小人得势再合适不过了。
“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

聪明绝顶的郭台铭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就这样葬送了他的商业神话......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后,不少外国企业宣布退出中国,苹果也不例外。
郭台铭也仅仅响应金主爸爸苹果品牌的号召,直接退出了中国市场。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郭台铭的此时的所作所为真是令人汗颜,让人诟病!
郭台铭将眼光瞄准了成本更为低廉的印度,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在印度的布局可以说是彻底失败。

印度虽然说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也比中国更为低廉,厂房地租什么的也比较便宜,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成本降低了很多

但印度劳动力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技术素质低!
印度由于复杂的国情,整个国家都非常贫穷,很多人都上不起学。

因此印度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并不占优势,他们只能在价格上卷一卷,单论劳动力质量还得我们中国才是杠杠滴!
话说回来,劳动力价格再低,技术工人素质达不到,开不了工,完成不了订单,那不照样也是白搭。

再者就是印度的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
印度位于热带地区,很多厂房却还没有配备空调,工作时时常有大批工人中暑送医。
交通也不太发达,延误了很多订单的配送。

还有就是印度政府其实也并不太支持外资在国内的发展,脾气倔硬的阿三哥也时不时地闹罢工、要求涨工资。

最后被搞得心力交瘁、叫苦不迭的郭台铭不得不输送了部分国内的劳动力才完成了订单。

与此同时,郭台铭在越南的布局也是宣告失败了。
这不得不让郭台铭重新审视他的全球部署战略。

受特朗普邀请,他准备在美国建立产业园区。

虽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断节的产业链让他望而却步。
郭台铭也没想到,当初雄心大振的他,自信满满地拿着铁锹与特朗普一起参加园区的开建仪式,却也彻底葬送了自己全球扩张的美梦。

从上文看来郭台铭并不能将中国大陆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他的那些所谓的全球战略布局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黄粱一梦,这也真正印证了是“他离不开我们”,而不是“我们离不开他”!

接连受挫的郭台铭准备再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据悉,郭台铭正积极争取河南政府的支持,在郑州选址建厂,准备重回以前的巅峰。
可出去晃了一圈的富士康企业真的能被当今的市场所接纳么?

暂且不说此前郭台铭的嚣张言论以及富士康的“生死工作制”,这些负面言论已经让富士康的企业形象大打折扣了,公众还能否像以前那样买账?

再者市场不会止步不前,每一秒都会有新兴的业界顶流出现。
富士康只不过是个电子产品代加工企业,技术含量真不高,它在市场中真的不可取代么?

如今的富士康企业,早已辉煌不再。
它曾经垄断的苹果订单,如今已经被立讯精密、闻泰科技和歌尔声学瓜分殆尽,三家合计蚕食掉苹果35%的订单。
而且,富士康企业若是还想沿用老一套的“人海战术”,那可能真的要被市场淘汰了。

在富士康企业出去逛游的这几天,国内的华为、比亚迪、小米早已经实现了无人化智能生产,这成本可比富士康的人力要低得多。

由此看来,富士康企业靠中国市场吃饭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说,回旋镖,镖镖必达!
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仅要对得起自身,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员工和祖国。

只能饮水思源,不能忘恩负义。
否则只会是一子错,满盘皆输!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