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西粒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最近,全国多地都在辛苦抗疫,尤其是上海因疫情遇到的艰难情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早起抢菜,下楼核酸,工作停摆,成了很多市民的常态。
但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人性的光辉越是强烈,总有温暖又感人的帮助在身边。
有因为在辣条公司工作给全楼人送辣条的好邻居,还收到邻居们反送的腊肠和水果。
有17家居民团购整只猪但没法分,71岁前解剖学教授自告奋勇操刀将猪肉分割,送到一户户居民手中。
更令人感动的是危难中的帮助。
4月10日凌晨3点半,上海一小区业主群有人发了一句:“求救,帮我打120。”
当时,同在群里的女演员林思意看到有人求救,并再无回复后,知道情况危机,她穿着睡衣就出了门,迅速找到求救者微信门牌号的那间屋子。
原来,这个孕妇预产期提前,羊水已破,老公在别处隔离,快撑不下去的她只能在群里呼救。
林思意立刻帮忙拨打120,然后报警。
凌晨3点,大家都处于睡梦之中,因此过来帮忙的人除了林思意,就只有楼长以及一位年轻男子。
因为他们两位都是男性,不方便一直待在孕妇的房间,所以给孕妇穿衣、收拾东西都是由林思意完成。
因为没有生产经验,她全程都非常紧张,但还是迅速帮孕妇收拾生产需要的东西,之后便随着警车到医院。
后来,她还垫付了住院费。
因羊水流得太多,孕妇得选择剖腹,但林思意没有权利签字,只能在产房外焦急等待。所幸家属及时赶到,她才松了一口气,安心返回住所。
早上8点左右,孩子顺利生产,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林思意在粉丝群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她说自己全程紧张都发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把孕妇平安送到医院。而当得知孩子顺利出生后,林思意感动得哭了。
产妇对林思意的热心帮助连表感谢,因为她的善举救了她和女儿两条命。
所有这些,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就像《平凡的世界》中那句话一样:“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
01
闪闪发光的温暖互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很多人在践行着这份情。
因为物资问题,上海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应运而生——团长。
以上海人的话说就是:“我们靠团长活着,团长是小区里最可爱的人。”
最先为民众谋得蔬菜供应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如今,她已整合帮助了95个社区的“团长”,被称为“崔司令”,将数万斤蔬菜、水果、肉、蛋送到了居民家中。
这些团长中,95%都是女性。
但团长并不好做,需要是极强的沟通力、统计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不仅每日做表统计,更要有责任感和担当。
供应商货不够了怎么处理,物流跟不上怎么解决……这些团长夜以继日地整理着需求,为的是保证老百姓有菜有水果。
还有一位团长写下一句话:“我是虹口区某小区团长,我现在在方舱,但是我不后悔。”
肩负保障民生的上海团长们,你们辛苦了。
这次疫情还让很多人体会了“一方缺菜,八方投喂”的邻里关系。
上海一位居家隔离的大爷在窗边抽烟,偶然间听到楼上的夫妻在哀叹:“哎,除非天上掉大米,不然这几天要饿肚子了。”
暖心的大爷一听,立刻上门送了50斤大米,还说:“不要钱,邻里间就该互相帮助。”听到这话,夫妻俩眼眶都红了。
像大爷这种雪中送炭的邻居还有很多。
有人别出心裁地用无人机为邻居送食物,有抢购的半条鱼、粽子、各种蔬菜,还贴心地配上纸条:“记得吃早饭。”
婚姻与家庭杂志,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真的太美好了!#疫情投喂
视频号
点击上方观看精彩视频
疫情期间很重要的是送货人员,要想办法给需要的人送去救急物资。
41岁的王忠魁是上海大润发南汇店的店长,为了安全方便地送物资,他和105名员工已经打了一个多月的地铺。
他们竭尽全力为那些最需要的人送货。
其中有生产20多天的年轻母亲在焦急等待,因为疫情马上没了奶粉和尿不湿,王忠魁理解当妈的不易为她送去奶粉。
王忠魁和员工们还帮助了很多老年人,给老人家送去成年纸尿裤、香蕉等,还为养老院的老人送物资。
他们送货的很多地方还是阳性小区,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害怕就让那些小区的人收不到货。
疫情一天不散,王忠魁他们就一天不撤,坚守在店里,坚持送货。
之前深圳疫情严重时,有的外卖小哥就带着被子上班,在地铁里打地铺,就是怕自己住的地方被封而无法出门给需要的人送外卖。
这些温暖的互助不仅仅发生在普通人之间,更存在于防疫人员和民众之间。
在封控小区楼下值班时,吉林防疫人员张女士闻到散发出的香味便夸赞好香。没想到这句话被做饭的大爷听到,大爷用绳子吊下来香喷喷的韭菜盒子请他们吃,画面很是温馨。
福建宁德市民看到防疫人员席地而睡后,自发送来很多瑜伽垫,只为了让他们睡个好觉。
这些温暖就是疫情中的小确幸,人们用善良和温度筑起了抗疫的力量,以微光照亮微光,即使再困难,相信众志成城也能赢。
02
“疫”往无前的志愿者
“我要当志愿者!”这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决心,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已经为抗疫做了很多事。
4月15日,有3246名京东骑手争相报名去驰援上海,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
在众多自愿支援的骑手中,有一位女骑手刘小莉。她不怕困难,希望上海快点儿好起来,她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刘小莉有3个孩子,在出发前,她没告诉孩子自己要去支援一线,她想等回到郑州的时候跟孩子们说:“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是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若有战,召必回”一直是退伍军人间的口号,不过这次的战场是抗疫。
上海发布“退役军人抗疫医疗队志愿者”招募令后,有大批退伍医疗工作者报名,退役军医李培蕾便报名加入到静安区方舱医院支援。
她每日都要查询600多位病人,对他们进行体温检测。虽然很辛苦,但李培蕾从不觉得累,因为她明白:“我们多做一点儿,医生就能多喘一口气,多给患者带来一份希望和安慰。”
广州有位77岁的阿婆是防疫志愿者中的中坚力量,她已经累计当志愿者1000多个小时。
这次广州疫情,阿婆又积极报名当志愿者,一天下来工作14个小时,但阿婆还是面带笑容。
对阿婆来说,当志愿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也很有意义。热心无关年龄,只要有心就能做。
之前吉林长春疫情严重时,下着雪的天气非常寒冷,一个志愿者拎着3袋物资在雪地里艰难行走,不小心摔倒后累到没力气站起来,崩溃大哭,但过了几秒,她就说:“我要给送过去。”
很多老旧小区是没有电梯的,志愿者要在寒冷中拿着重物,再爬楼梯,体力会不支,而他们不放弃的精神让人佩服。
吉林封控时,有1800位透析患者因为道路封锁很难去医院,而很多透析患者做完透析后根本无力行走,吉林就出现了一批送透析患者的志愿者车队,自己出车出油接送他们去医院。
有位透析老人哽咽地说:“真感谢你们,谢谢。”
最近,长沙街头出现了坐着三轮电动车宣传防疫的6人小分队,他们都是残疾人,在长沙辖区内宣传防疫知识。
他们很开心做这份志愿者工作,他们说:“也让我们残疾人为抗疫做一点儿贡献。”
没有人生来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这些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他们也是英雄。
03
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每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总有一批逆行者始终冲在最前面,他们是基层工作者,是一线的防疫“大白们”。
他们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使命,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发布了令人泪目的一段视频。
作为疫情防控的领头人,杭州钱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英因为连日工作,在乘坐电梯时晕倒三次,每次撞击到电梯板上又艰难爬起来,第三次倒地后被同事看到送往医院救治。
苏醒后的高英还自责地对同事们说:“眼看今天就可以完成钱塘区第九高级中学的第五次核酸检测,这段忙碌的工作基本可以画上句号了,我的身体却没有撑住。”
这小半个月,高英负责协调人员、核对疫情信息等工作,每晚在办公室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就继续工作,一直没回过家。
这次高英病倒,老公才有机会见到她,她比上次见面时瘦了9斤,但高英并不觉得辛苦,只觉得是认真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4月11日,永城民警张博锦在劳累工作11天后突然晕倒在抗疫一线。她的爱人是一名医生,同样也在前线。晕倒后醒来的张博锦还嘱咐同事,不要告诉爱人。
晕倒后稍作休息后,张博锦凭借着顽强地毅力拒绝回家休息,跟领导请命要继续上,她说:“我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好流调工作,为防止疫情蔓延争取宝贵时间,尽快打赢这场战,再回家和家人团聚。”
叶丽瑛是东莞兰卫实验室副主任,在新冠初期,她就开始参与新冠病毒检测,当时觉得这工作危险曾受到老公阻拦,但叶丽瑛依旧坚守岗位,和实验室的50多位同事近3个月没回家,还成为东莞第一批检测出阳性的技术员。
病毒检测工作量很大,且有突发性,叶丽瑛经常工作到十一二点。后来老公也体谅了,这是在为人民做事,他应该支持,因为有大家才有小家。
前段时间,浙江临海的大白们在一线做核酸时,都是5点起床7点到现场,但遇到个别民众觉得速度有些慢,大白们也很委屈。
当记者问其中一个大白:“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她答:“是穿着的这身白大褂。”
吉林有位刚出生3个月的女婴确诊新冠,护士小姐姐就轮流当天使妈妈,喂奶、哄睡、换尿布。治愈出院后,宝宝的妈妈对护士们的感谢无以言表。
还有那些在方舱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半夜值守的他们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有的方舱医院的医生说:“累到腿软我没哭,患者出院对我们90度鞠躬,我哭了。”
这些一线工作者的背后是信仰,是坚持,饱含着为了保护大家健康的爱。
不管是志愿者、一线工作人员,还是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普通人,在和疫情交手的这场战役中,我们致敬每一个守护者、每一个温暖付出者。
点个“在看”,愿疫情早日结束。
参考资料:
为你写一个故事:《“我在大润发打了32天地铺,才知道疫情下的人最需要什么”》
益美传媒:《上海95后女团长:为2万人送菜,管理20个群,倒赔几千块后,她病倒了》
南风窗:《寻找“阳性”的女孩,哭着顶硬上》
上海长宁:《老兵出马!长宁区12支“退役军人志愿者突击队”奋战在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