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南长城在哪里?

我家在河之北 2025-01-12 08:12:49

北魏的南长城又被称为“畿上塞围”,这是朝廷修的另外一道长城。

公元446年,北魏从山西大同、朔州等地,以及临近的幽州、定州、冀州等地征发10万人,在平城周边千里的范围内修建了“畿上塞围”。

所谓“畿”,就是都城所在的地方以及管辖的地区,现在我们经常说河北是京畿之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畿上塞围”是指环绕京都平城地区所筑的军事防御工程。

398年,北魏京畿范围东边起自代郡,也就是现在蔚县一带;西边到了善无,也就是山西右玉县右卫镇;南边到了阴馆,也就是现在朔州市朔州区一带;北至参合,也就是山西阳高县一带。

当时朔州属于畿内,也是北魏王朝的腹心之地。北魏环绕平城修筑的长城,从居庸关向西经河北、山西边境抵达黄河东岸;环绕平城的南线长城也是从居庸关向西,先是向西南,到了山西灵丘后向西,经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到偏关,最后与北线长城汇合。

北魏南长城修筑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规模巨大,但长城遗迹绝大部分被明长城叠压。

“畿上塞围”经过的地段,多数是险峻山岭,很多地段利用自然山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长城工程量。而城墙所选的位置,也多是在山峦地带随山脉走势,修建于山脊和分水岭之上,以占据有利地形。

当长城进入草原、沙漠和戈壁,就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调整。

北魏长城虽说是在战国赵燕长城和秦汉长城基础上修筑起来的,但由于这些土筑工程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早已残破不堪,可利用的地基、路线、城墙多须重建,工程量很大。

后来,北魏国力衰弱,没有足够力量重修长城,只好再建造一些城堡巩固防线。

0 阅读:3
我家在河之北

我家在河之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