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魟科的鱼类,最大个体300公斤

艺术娱乐生活 2024-12-24 18:40:03

魟(hong二声)的头部和鳐鱼比较像,不过魟的尾巴又细又长,头部和躯体合二为一,似乎就长了一个大脸盘子,尾部有毒腺和毒刺,能刺伤人。因此食用这种鱼类要格外小心,不过纵然尾部有毒,依然摆脱不了部分物种的濒危情况。魟科的鱼类全世界有30多种,不过个别魟鱼还没有单独的生物学学名,估计叫做魟吧!

本文盘点魟科的部分鱼类。

1,赤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赤鱼。

一般体长50-60厘米,最大个体100厘米以上,几十公斤,已知全球最大的魟有300公斤。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中国沿海也有分布,广西淡水水域的赤魟种群稀少。

2,花点魟,命名于1775年。

体长140-190厘米,是魟中最大的个体。

分布于东海,南海。

3,齐氏魟,命名于1851年。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南海及其附近海域。

4,黄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贝内特氏魟。

体长100厘米左右。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包括中国,印度,柬埔寨,日本,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海域。

5,小眼魟,命名于1948年。

栖息于海洋底层,分布于东海南部海域。

6,尖嘴魟,命名于1841年。

栖息于暖水性海域底层,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包括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近海。

7,古氏魟,命名于1841年。又名古氏土魟。

栖息于90米以下的近海底层。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食用,但是体重比较小,实用价值不是太大,除非特别喜欢这个口味的人喜欢吃古氏魟。

8,光魟,又名黄鲼,土鱼,铺鱼,龙州红鱼,草帽通,盘鱼。

栖息于温暖近海底层,分布于北太平洋,东海,黄海,渤海。

肉味鲜美,可以食用。

9,奈氏魟,命名于1892年。又名洋鱼,老板鱼,黑土魟。

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等海域。

10,中国魟,命名于1892年。又名洋鱼,劳板鱼。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

中国魟是冷温性底层的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主要是个体小,如果个体大的话,口感会更好。这种鱼的寓意挺好的,中国魟,中国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