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放弃百度选了阿里,国产AI加持iPhone实力到底几分?

硬核科技评测团 2025-02-20 00:26:10

有不少果粉最近热衷于讨论这样的场景:当你拿起手中的iPhone,对它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收到的回答却再贴合不过,仿佛它完全懂你。

这样的智能体验,一直是苹果用户的期待。

不少中国用户早就不满,为什么自己购买的iPhone,却迟迟用不上最新的AI功能。

在苹果宣布正式发布Apple Intelligence之后,这个矛盾变得更明显。

美式英语的支持、首批功能面向北美市场,而中文用户只能等。

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对于苹果来说,中国市场究竟重不重要?

这样的问题终于迎来了部分答案。

最近,苹果似乎加快了AI功能落地中国的步伐,并且明确表达一个态度:他们愿意为中国用户重新调整技术路线。

苹果选择与谁合作开发中文版智能功能也引发诸多讨论。

不少人注意到,百度、腾讯等竞争者被放弃,而阿里巴巴出现在最终的名单上。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文版Apple Intelligence真的能让人眼前一亮吗?

苹果选择合作伙伴:为何最终是阿里?

我们先回顾一下苹果挑选合作伙伴的过程。

最初,苹果的目标是寻找国内能够提供语言模型支持的公司,让Apple Intelligence更适合中国用户。

按照外媒爆料,苹果从去年开始接触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以及其他大型技术平台在内的多家公司。

这其中,百度曾被视为最强劲的候选者。

但最终的结果却显示,阿里巴巴成为苹果的选择。

为什么是阿里?

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更看重合作伙伴支撑大规模用户的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这意味着不仅需要语言模型达到优秀水平,还需要在服务稳定性、系统优化以及海量用户数据处理方面拥有经验。

相比之下,DeepSeek等较新的模型虽有技术亮点,但在人力和经验上难以满足苹果的严格要求。

而百度则因技术优化过程中的迟滞,以及双方在数据使用上的分歧导致合作搁浅。

最终,拥有成熟商业化经验的阿里成为了更稳定的选项。

这也不难理解。

对苹果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合作,更是一次商业策略调整。

如果中文版Apple Intelligence不能顺利运行,将直接冲击国内市场销量,而选择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无疑是更稳妥的做法。

百度错失机会:技术难题导致合作搁浅

不过,对于百度来说,这次“错失”黑马位置的合作,更多是技术选择上的遗憾。

根据报道,百度团队曾花费大量时间协助苹果优化模型,试图让其适配iPhone用户的需求。

但始终面临一个难关——模型对用户输入的理解不够准确。

假设你对手机AI说:“晚上八点给我设置一个日程提醒,并顺便查一下附近的饭店。

”理想情况下,AI应该立即将你的要求精确拆解为多个操作,输出一条清晰的日程提醒,甚至附带地图标注。

在苹果工程师测试百度模型时,发现它对于这种复杂请求处理不够流畅,甚至会产生误解。

知情人士提到,其核心问题是“模型对场景的理解能力仍显不足”。

除了技术难题外,还有条更敏感的分歧:数据使用。

苹果对用户隐私十分重视,他们强调合作方不得直接利用用户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而百度在这一领域可能存在一些无法满足苹果要求的地方。

最终,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合作宣告失败。

国产AI走进iPhone:Apple Intelligence将带来哪些改变?

随着阿里巴巴的入局,不少人开始期待中文版Apple Intelligence将带来的新体验。

阿里的大模型不仅应用广泛,还在电商、物流、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被验证过功能性。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这可能意味着AI将更懂中文、更能贴合本地使用场景。

比如,Apple Intelligence可能会与支付宝生态打通,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消费场景智能服务。

你或许可以直接对AI说:“帮我用花呗还一下账单,再看看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正在让人觉得有些“冷冰冰”的语音助手Siri,也可能随着这个更新蜕变为一位更智能的个人助理。

这一切的背后,既是苹果技术的进步,也是国产厂商技术能力的体现。

这样的AI提升还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例如,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同样注重AI能力的华为、OPPO等品牌并不会轻易让苹果占据太多风头。

国产手机竞品的动态:华为等品牌为何未入选?

有意思的是,苹果与阿里的合作达成后,更多人好奇,为什么其它国产手机品牌青睐的AI服务商没能成为苹果的合作对象。

比如华为、OPPO等厂商近年来不断推出自家AI助手,整合能力也不错。

不过,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商通常是为单一品牌量身定制,且模型结构与苹果所利用的生态系统完全不同。

这意味着,要让这些解决方案适配苹果的要求,将会产生极高的额外成本和时间成本。

相比之下,阿里的模型显然更容易与苹果生态整合。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AI竞争激烈。

诸如华为的“小艺助手”、OPPO的“小布助手”所展现的功能已颇具吸引力。

如果苹果的AI仍然无法突出差异化优势,那么这些品牌很可能趁此机会进一步在国内市场扩展份额。

结尾:稳中求胜,技术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这一轮的国产AI合作也许并不完美,但更多展现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相比曾经的“技术自持”,苹果如今愿意为了本地市场调整方案、变通要求,这一改变对于国产科技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对普通用户来说,我们更在乎结果——更流畅、更好用的智能手机功能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

苹果AI换了合作伙伴,也许不是因为技术最优,而是因为“最适合”。

这本身值得回味。

技术之外,苹果或许正在重新学习,如何用本地化思维去回应中国市场的期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