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节,不管穷富,这5种“吉食”要提前准备好,寓意:家人无病无灾,事事皆清明!

吃货峰子 2023-04-03 10:19:01

导语:4月5日清明节,不管穷富,这5种“吉食”要提前准备好,寓意:家人无病无灾,事事皆清明!

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头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气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等,又因清明和寒食两节相邻,因此唐代以后,清明节又称“寒食清明”,正如白居易诗中所写“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所谓“清明”就是指大自然的清洁而明净,也是人们自古以来就追求的美好境界,从自然到人生,从生到死,从生发到心智,从天到地,从有到无,从大自然到归墟,清明让我们又一次的回归大自然、回归山河,所以清明也有很多的活动,比如祭祖、踏青、郊游等一系列享受春天洁净美好的气氛。

关于清明的由来还有着凄惨而壮烈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相传晋献公妃子骊姬为给儿子争夺王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其弟重耳逃亡,又饿又累面临死亡之际,追随之人介子推不惜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多年后重耳东山再起,成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为了躲避进入深山,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命人火烧绵山,却将介子推母子二人烧死,只留下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很感动,于是乎有了清明节,而且这一天要忌烟火,插杨柳,吃寒食和祭拜,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

作为美食大国,中国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所以清明节也会“吃清明”,在口舌尝鲜的同时,人们感恩春天的馈赠,亦从心心念念的清明时令美食中怀念先祖,那么4月5日清明节,不管穷富,这5种“吉食”要提前准备好,寓意:家人无病无灾,事事皆清明!

一、寒食粥,每到清明,农村来人就会准备玉米、高粱、麦子在堆臼里反复捣,进行脱壳,然后晾干就是常说的糊黍米,清明节这一天,用糊黍米加上红小豆、豌豆、花生米和大枣等熬成的粥,就叫糊黍米粥,也叫寒食粥,民间认为清明节喝糊黍米粥,一年都身体安康、无灾无害,不受“外邪”侵袭,家业随之兴旺发达。

二、清明蛋,清明吃鸡蛋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很多地方还会用艾蒿、红糖、大枣一起来煮鸡蛋,寓意一年都会无病无灾,有好的身体。很多地方还会在鸡蛋上画出各种图案,以祈祷一年的好运气。

三、青团,清明节这一天,南方的很多地方都会吃青团,青团又称清明饼,艾叶粑粑,艾草糕,浓浓的艾草味美味又好吃,寓意着一年都清明,身体健壮,无病无灾。

四、馓子,也被称之为“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它的特点就是色泽金黄,酥脆可口,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可以用来祭祀,完事后带回家可以食用。

五、饽饽鸡,这是北方的特色面食,将面团捏成鸟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出两个翅膀,最后在剪出燕子的尾巴和羽毛,放到蒸锅里蒸,蒸好后在面燕的身体上画上好看的花纹,点上鲜亮的眼睛,饽饽鸡就做好了,饽饽鸡寓意迎接美好的春天,剩下的日子都幸福安康,好运连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流传千年的清明节,既是对春天的企盼,也是对先人的追思,愿故人安好,国家国泰民安,一切皆清明!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阅读:183
吃货峰子

吃货峰子

一个吃货的日常生活,尝美食、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