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再次引发关注。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化,印度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问题也日益凸显。
印度外长苏杰生近期在新德里的会议上表达了对俄罗斯市场的渴望,但现实却似乎并不如他所愿。
俄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指出,苏杰生在会议上强调,印度正积极向俄罗斯推介自己的产品,希望印度的药品、海鲜、农产品等能够进入俄罗斯市场。
他甚至提到,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访问印度时,双方已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要让这些讨论转化为实际成果,其难度可想而知。
回顾过去几年,俄印双边贸易确实取得了显著增长。
2023年,俄印贸易总额达到了568亿美元,增幅超过60%。而今年1-8月,双边贸易额又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达到了374亿美元。
预计2024年全年,俄印贸易总额将达到600亿美元左右。然而,与俄中贸易相比,这一数字仍然显得相形见绌。
数据显示,2023年俄中贸易总额高达2401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保持有100-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其中,石油进出口在俄印贸易中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而印度原油进口量的70%则来自俄罗斯。
这一数据背后,是俄罗斯因西方制裁而转向亚洲市场的无奈选择,也是印度因俄罗斯提供的巨大折扣而转向俄罗斯市场的现实考量。
这种因折扣而建立的贸易关系并非牢不可破。一旦战争结束,国际油价恢复正常,俄印贸易的蓬勃发展势头很可能会戛然而止。
因此,苏杰生不得不为“后乌克兰时代”印度外贸的稳定提前筹划。
印度商品在性价比上的劣势,使其在与“世界工厂”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印度希望俄罗斯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部分常规商品的进口配额给予印度。
这一想法在现实中遭遇了诸多挑战。
首先,俄罗斯作为大国,自然不会过分依赖某个国家,尤其是邻国。在尝试将订单分散到所有对俄友好的国家身上时,印度却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能够满足俄罗斯对药品、海鲜、农产品等的大量需求,且价格优惠、质量上乘。
因此,要求俄罗斯进一步放开市场,优先采购印度的商品,无疑有“中途截胡”的嫌疑。
其次,中国在获得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西方国家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确实在俄罗斯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汽车领域到机械、医药、电子、纺织、化工、日用品等领域,中国近乎垄断了俄罗斯市场。
这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印度在俄市场上难以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再者,俄罗斯不仅不能得罪中国,反而需要想方设法与中国搞好关系。
中俄形成战略支撑,对于维护全球多边多级秩序稳定、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觅得发展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反之,如果中俄互不信任甚至交恶,那么美欧等西方国家将有机可乘,届时世界将可能重新陷入混乱之中。
印度自诩为“南方国家”的领袖和世界“超级大国”,但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却显得反复无常。
一方面向美欧示好,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在俄罗斯市场分一杯羹。
这种投机行为不仅让俄罗斯市场难以完全向印度敞开,也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印度目前还无法生产俄罗斯所需的尖端商品。与真正的工业大国、强国相比,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谈政治、不讲经济;只寻求订单、却不评估自家的生产能力;有苏杰生这样的“财经小白”主政印度,无疑是14亿印度人的悲哀。
在未来,印度需要更加务实、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更稳。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