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在提到苏轼的时候都是说他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一生怀才不遇。甚至后人还调侃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所以我们在提到苏轼的时候所涌现的总是这样的固有思想。
但苏轼的一生真的是像后世想象中的那样凄惨吗?要是总得看来苏轼的一生非但不凄惨反而还很幸福,仕途不顺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插曲。
一、书香门第
苏轼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并且他还是名门之后,他的祖上是大唐名臣苏味道,他的父亲苏洵也是当代的一个大才子,就连他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可以说这样家庭出身的苏轼真的很难不会成才。
在这值一说的是虽说苏洵没有进入朝堂,但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是很看重的,都说苏洵自己对学习不上心,但对两个孩子的学习看的却很紧。其实这也是冤枉苏洵了,苏洵早年不读书,等到他想要读书的时候就却已经来不及了。
苏洵直到年近三十才忽然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就开始发奋读书,遗憾的是一直都没有取得成效,在苏洵看来自己就是因为没有童子功,要是早年就这样读书肯定是能够考上功名的,但他虽说没有考取功名,但也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渐渐成熟的苏洵也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苏轼和苏辙尚且年少时,苏洵就开始抓这两个孩子的学习了。每天鸡鸣的时候这两人就被叫起来读书,甚至还很先进地给两个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孩子在学习上都很有天赋,苏轼的天赋就不用说了。但苏辙也不遑多让,别看两人有着两岁的年龄差,但在苏辙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也正是因为弟弟很优秀,让苏轼更加地努力。
对于弟弟苏辙来说,他的一生都在追赶哥哥的脚步。对于哥哥的责任贯彻了苏辙的一生,苏澈此生最戏剧化的故事就是他那长达几十年捞哥哥的事迹。
二、兄弟情深
这兄弟两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一起的,他们俩一起科考,后一起进京考试。要是放在今天来看苏辙更像是哥哥。
两人年纪到了就需要成婚了,成婚后的两人肯定也就是要分家了,但苏轼可不管,在成婚后他依旧带着妻子和孩子去苏辙家住,在这值得一说的是苏轼虽说孩子不多,但苏辙的孩子是很多的,苏辙的一生有十几个孩子。
可以想象给苏辙家挤成什么样子了,这不苏轼很快就写诗吐槽弟弟家太小,《戏子由》就是在在这段时间创作出来的,其中“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也能够看出苏轼的嘲笑了。
都到了这种地步了,伸手打哈欠都能碰到房顶。但苏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兄控,在听到哥哥的诗作后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很高兴地欣赏哥哥的诗作。并且对于哥哥一直呆在自己家的行为他也没有丝毫的不满,并且心中还很高兴。
苏轼在苏辙家的这段时间中都是依靠弟弟的照顾,对于苏辙来说照顾哥哥也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众所周知欧阳修在见到苏轼的文章后当即就对他给予了超高评价,也正是此时天下开始知道三苏的故事。
苏辙对于苏轼很是照顾,苏轼对自己的弟弟也是这样的情感,看看苏轼一生中有多少诗作是因为思念弟弟创作的就知道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是他耳熟能详的一篇作品了,并且在这首诗中,也有很多千古名句。
这一首诗就是苏轼思念弟弟的时候创作的,还有《满江红·怀子由作》也是在这种情绪下创作出来的。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也成为了苏轼的一个创作灵感。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还是有好几次在鬼门关徘徊的。
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乌台诗案了,政敌利用他的诗作将一些谋逆的大罪名按在了他的身上,将苏轼下了大狱,在狱中的苏轼自觉自己活不了了,心中对弟弟很是思念是以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寄弟子由》。
这首诗很快就被交到了弟弟苏辙的手中尤其是看着其中“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大致意思就是:我希望和你生生世世都是兄弟,更要在来世结为兄弟。
看完后苏辙的泪流不止,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哥哥给救出来。众所周知这种事情是皇帝最忌讳的,但他依旧是冒死上奏愿意用自己的官职和性命换哥哥一命。
苏辙冒死救兄的行为也感动了很多人,就连本应该是政敌的王安石也被他感动,上奏给苏轼求情,这样才保下苏轼一条命,最终只坐了三个月的牢就被放出来了。
三、情感生活
苏轼不仅拥有好弟弟,在娶妻娶贤这方面苏轼是很有话说的,苏轼的一生有两妻一妾。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也是出生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四川进士王方。
虽说是女子但王弗依旧是接受过教育才华横溢,两人成婚后也很有话说,成婚的时候王弗才只有十六岁。婚后两人的感情很深厚,每当苏轼看书的时候王弗就会在一旁陪同,红袖添香的日子苏轼一直享受着。
王弗也是最了解苏轼的人,每当感觉到苏轼灵感来了后,王弗总是会第一时间给他准备好笔墨纸砚。在苏轼的诗中也能够看出他对于妻子的情感,遗憾的是王弗只陪伴苏轼十一年,二十七岁的王弗就因病离世。
妻子的离世也给苏轼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对于妻子的思念也让他很难入睡,思念也让苏轼又完成了另一著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也是悼念妻子诗作的一个高峰。在妻子逝世的第三年王弗的堂妹给苏轼做了续弦。
王闰之比苏轼小了十一岁,这一对老夫少妻的组合也让苏轼对她多了几分照顾,并且她还是妻子的妹妹,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的情感也越发地深重了,在苏轼遭遇到人生的低谷乌台诗案的时候,家中都是由王闰之照料的。
王闰之之所以会选择苏轼其中也有一点是出于对他才华的崇拜,在这段时间中苏轼陷入了低迷中,王闰之就在身旁不断地鼓励他,苏轼能够走出来也就是因为有妻子的帮助,遗憾的是这一位妻子也没有能陪伴苏轼到最后。
两人一同度过了二十五年的时光,这二十五年的时间也让苏轼一时间难以接受她的离世,为妻子写下了《祭亡妻文》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篇文章让王闰之在历史的痕迹中留下笔墨,在苏轼之后的岁月中都是由王朝云陪伴的。
王朝云比苏轼小了整整二十五岁,她也和王闰之一样对苏轼很是崇拜,唯一遗憾的就是这两人一生都没有孩子,在王朝云二十一岁的时候曾为苏轼生下过一个孩子,遗憾的是在被贬的途中这个孩子没有能熬过去,夭折了。
王朝云在陪伴苏轼十几年后也因病逝世了,即使是在逝世前王朝云都感慨没有给苏轼留下一个孩子,别看只是妾,但苏轼对她也是有感情的,在苏轼后半生的诗作中也有王朝云的名字出现,这三位女子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也让苏轼相信了爱。
结语
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不得不感叹苏轼的一生太幸运了,幸福的原生家庭,还有位高权重的粉丝高太后,和光明磊落、谦谦君子的政敌王安石。就算是仕途坎坷又如何,这些东西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