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
李先念(1909-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享年83岁。
早年读私塾,后学木工谋生。
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黄麻起义”,1931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乡农民协会执委,鄂东红11军第31师第5大队指导员,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区苏维埃主席,中共黄陂县、黄安县县委书记,黄安县苏维埃主席,鄂豫皖红4军第11师第33团政委(团长吴云山)、第11师政委(师长王树声【大将】、倪志亮【中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委(军长余天云、程世才【中将】),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临时中央政府执委(主席毛泽东);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作战,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李先念纪念馆
1935年6月,他率部攻占懋功后与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率先会师。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主席陈昌浩)、第30军政委(军长程世才)。
1937年初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率余部辗转抵达新疆星星峡。
抗战时期的李先念
1937年冬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被派往河南;先后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军事部部长(书记朱理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政委陈少敏【女】、陶铸),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政委朱理治)、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委、师长(政委郑位三,代政委任质斌)兼“抗大”第十分校校长(政委任质斌、郑绍文),第5师师长兼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政委郑位三)、司令员兼政委,中共鄂豫边区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的李先念
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政委郑位三)。
1946年6月,他指挥所部4万余人摆脱了30余万国民党军的围攻,从中原地区成功突围(中原突围)并创建了豫鄂陕边根据地,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1947年5月任重新组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第二副书记(书记邓小平,第一副书记郑位三)兼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刘伯承【元帅】,政委邓小平)。
1948年5月,任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元帅】)。
李先念、林佳楣夫妇与孩子合影
1949年5月起,历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1952),湖北军区司令员(1949-1950)兼军区第一政委(1949-1955),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1951),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1953),国务院副总理(1954-1983)兼财政部部长(1954-1966)和部党组书记(1955-1966)、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62-1970)、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五中全会)。
李先念与毛主席在中共九大会议上握手
1967年2月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多次受到批判,1968年到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劳动。
1971年秋恢复工作,继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3-1975)。
1976年10月他参与决策拘捕“四人帮”,为结束十年动乱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7年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
1979年3月,兼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88年4月,在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林佳楣
夫人:林佳楣(1924-),江苏省丹阳县人。
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后任湖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国家卫生部妇幼保健局局长、妇幼卫生局局长。
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李先念、林佳楣夫妇全家福
注:
吴云山(1907-1932),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红军烈士。
张国焘(1897-1979),江西省萍乡市人,1938年变节,1979年客死加拿大。
余天云(1911-1936),湖北省红安县人,红军烈士。
陈昌浩(1906-1967),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后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朱理治(1907-1978),江苏省南通市人,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陈少敏(1902-1977),女,山东省寿光县人,后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任质斌(1915-1998),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后任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
郑绍文(1905-1993),重庆市潼南区人,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