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后首度,美俄代表团在欧洲,乌克兰代表未出席的情况下展开对话,双方直接交流,而乌克兰似乎被完全排除在外。
美俄双方会面时态度积极,就乌克兰局势达成共识,其“分割影响”的局面似乎已成不可避免的事实。
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国际政治局势再起波澜。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举行高层会晤,而乌克兰代表未被邀请参与此次会谈。
会谈超四小时,双方达成共识。此时美国政局剧变,特朗普执政致对俄政策反转,乌克兰在这场较量中渐被边缘化,最终排除在谈判之外。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否定拜登政府将俄乌冲突视为“民主对威权”之战的定性。特朗普多次宣称能终结冲突,指责乌克兰领导层,特别是泽连斯基“挑起血战”,并批评其三年未解争端。
美国急转对乌政策,终止经济军事援助,撤回援乌物资,令前线乌军陷入绝境。乌克兰工业遭俄军破坏,若无美援,将迅速“失血而亡”。
有人戏称美国外交如“政治周期病”,每四年或八年换届致“清算”频发。故为美之敌危险,为其友则可能更为致命。
有趣的是,欧洲挺乌派与泽连斯基震惊于沙特会谈中美俄代表面对面笑谈的场景。俄或可结束战争占东乌、克里米亚,美则停援乌克兰并掠其资源,双方会谈“分蛋糕”,意图明显。
网友比喻道:“相逢一笑泯恩仇,利益能解诸多仇,若不足,欧洲利益再分配,足以化解。”
欧盟媒体抱怨,特朗普放弃乌克兰,对俄罗斯而言,既是外交胜利,也是制衡北约、达成战略安全目标的重要机遇。
有趣的是,英国欲独自改变局势,首相声称将派兵乌克兰。但英军仅75000陆军,远不及俄乌前线兵力,坦克数量匮乏,其对俄乌冲突前线的实际作用令人质疑。
法、德、意三国迅速反对英国表态,立场明确:英国若派兵,将孤军奋战,不应期待其他北约大国跟随其“冒险”。
02.泽连斯基最不愿面对的情况:乌克兰已成为某些势力行动的目标或计划的一部分。
俄罗斯表明,北约放弃乌克兰入约承诺是谈判妥协的前提。美国提议修复关系,开展地缘政治及经济合作。双方均称考虑对方利益为谈判先决条件,为和平协议铺路。
自2013年起,乌克兰全面倾向西方。俄乌冲突的升级使其付出惨重代价。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扭转了拜登时的支持政策,且在外交谈判中排除了乌克兰。
对泽连斯基而言,最不愿目睹的是乌克兰由昔日西方世界的坚定盟友,迅速变为国际政治中美国可轻易舍弃的棋子。
特朗普方面对“清算”泽连斯基持肯定态度,指出乌克兰久未选举,现任政府支持率仅4%,这严重质疑了乌克兰在谈判中的合法性。
此前,普京与拉夫罗夫表示,泽连斯基因“非法身份”无权签协议,这为美俄会谈提供“合法性背书”,暗示双方均不认可其总统身份,预示其下台后将面临清算。
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说:“不参与则成目标。”乌克兰现已成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之一,位列无数受害者之中。
美改变对乌外交政策,加之俄军在俄乌战场获主动权,双重因素促使俄乌双方走向谈判的可能性显著提升。
03.成为美国的敌人充满风险,然而,成为其盟友则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为盟友往往面临更高要求和更复杂的关系。
分析人士称,美俄若会谈再达共识,停战谈判或于今年启动,俄乌冲突有望在2025年结束。但对乌克兰而言,和平协议即撤军、让地,承认全面失败。
乌克兰媒体称,特朗普的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抛弃盟友的政策将重创美国国际信誉。在国际政治中,信任与信誉的重要性远超短期利益。
显然,此言毫无说服力,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一贯行为已证明其不顾国际信誉。若真在意,历史上便不会抛弃南越、阿富汗等国。
全球政治变幻莫测,做美国盟友或短暂获利,但大国博弈中,无法自主、仅取悦西方的国家易成牺牲品。乌克兰倒向西方后,终被“出卖”,即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