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流量中湮没,真相在审判中掩埋。
胖猫的离开是悲伤的开始,同情他的遭遇,送一份外卖给他些温暖,尽一尽路人的绵薄之力。
最初质疑女方的帖子被算法优先推荐,导致更多人加入声讨阵营,形成一种虚假共识。
平台的算法助推对立内容,缺乏对网暴的及时干预,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情绪和偏见绑架了大脑,仅凭片面聊天记录就认定女方是"拜金恶女",只因人脑天然排斥复杂思考,面对信息过载时,会优先调用直觉。
杏仁核(情绪中枢)的反应速度比前额叶皮层(理性中枢)快0.3秒,群体情绪爆发时(如集体愤怒),理性思考会被压制。多数人又喜欢当审判者,将复杂事件简化为“完美恶女”叙事,所以女方会无端遭到死亡威胁。
人人都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当数万人同时网暴时,每个参与者都会自我安慰:"又不是我一个人骂的"。
为泄愤而去唾弃另一个生命,真要将她逼上绝路后,再来一次无关痛痒的祭奠?伤害一个人很容易,建立对立的关系引发骂战才有流量。事实却不是非黑即白,恋爱时的你来我往,硬要简化为男方的为爱付出,未免太牵强。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判定一个人有罪,简直是毫无依据,仅凭姐姐的说辞就无条件的信任?我们对自己的家人尚不能这么笃定。但是,有人就喜欢围观悲剧,死了人还要看续集,更要出一份力,表示自己也是舞台的一员。根本没人关心感情纠纷真相的真相,全网都是意想一个【完美恶女】当出气筒。扒照片、骂祖宗、P遗照,每句恶评都在给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