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本该是张黎的丰收年。手握顶级制作团队与流量演员的《哈尔滨1944》,开播前被寄予“谍战剧革新者”厚望。
然而成片里混乱的叙事节奏、杨幂“AI式”表演与漏洞百出的历史细节,让观众直呼“黎叔滤镜碎一地”。业内人士透露,该剧拍摄期间张黎多次缺席现场,副导演掌镜镜头占比超四成。
对比22年前封神的《走向共和》,彼时的张黎为还原李鸿章咳血镜头,要求演员连续12小时禁食;为捕捉光绪帝眼神里的绝望,他带着摄影组在零下15℃的故宫守候三天。如今面对网友“江郎才尽”的嘲讽,他在采访中只余苦笑:“时代变了,观众要的不再是历史厚度。”
1957年生于河北农家的张黎,人生前二十年与艺术毫无交集。17岁在湖南平江插队时,他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白米饭”。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8年,21岁的他挤上高考恢复首班车,与张艺谋、顾长卫成为北电78级摄影系同窗。
初入影视圈的日子并不顺遂。处女作《逃出罪恶的世界》因政治敏感被雪藏,转型导演的头十年屡遭退片。
44岁执导《走向共和》时,他抵押房产筹措资金,拍摄李鸿章临终戏份时突发胃出血被送急诊。正是这份偏执,成就了豆瓣9.7分的国剧天花板。
与艺术成就齐名的,是张黎错综复杂的情史版图。从发妻刘晓荷到“御用女主”刘琳,从三婚妻子刘蓓到相差23岁的宋佳,五段婚姻八段恋情串联起半部娱乐圈编年史。
最令人唏嘘的是演员刘琳。25岁的她为与张黎相恋放弃事业,三年内两次堕胎却换不来婚约,分手后抑郁到需心理干预。
而张黎与刘蓓的婚姻破裂更具戏剧性——哺乳期妻子发现丈夫与宋佳在《中国往事》剧组同居,宋佳那句“爱了就爱了”至今仍是八卦区热梗。
如今深陷舆论漩涡的张黎,选择暂别影视圈回归家庭。
从插队知青到国剧掌门,从风流才子到争议焦点,张黎的人生始终充满撕裂感。或许正如他在《大明王朝》中设计的台词:“权柄如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流量时代的潮水退去,留给这位老导演的,除了母亲模糊记忆中的“小黎子”,或许只剩历史剧黄金时代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