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业障深重的人,可以发这3种心改过

杨培川 2024-11-13 10:31:30

《了凡四训》:业障深重的人,可以发这3种心改过

《了凡四训》在第二章《改过之法》的末尾,说到这些现象都是过恶深重的表现: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即是记性不好,人家说什么,转头就忘了,没人招惹,自己也经常出现烦恼内耗,看到正派的人会很难为情,听到正经的言论也不喜欢,做点好事还招人怨恨,晚上经常做噩梦,精神提不起来,语无伦次,这样是很难成事的。

《了凡四训》对此有怜悯和慈悲之心,它把改变的方法在第二章都说明白、说清楚了,“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了凡四训》不仅是袁了凡改变自己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前人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学习,他在第二章的改过中说了,要发三种心:

01耻心

耻心不仅是羞耻,还有不甘耻辱,有了耻心,就会相应地减少恶念恶行,向圣贤看齐,“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

改过中的心念非常重要,“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所以改过的根本是要从心上去改,言语行动都是从最初的心念上带出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念是不好的,那他即使做了很多善事,改变也会很小,比如俞静意公,不做坏事,还是长期家徒四壁,过得凄惨,缘由就是他经常起恶念,整天充满负能量。

在发耻心中,《了凡四训》说这些都是不能做的:“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也就是说,沉迷于尘世的情欲享受,私自做了不该做的,还很傲慢、不知道惭愧,这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耻心正应该从这些事情上发,感到羞耻了,慢慢的就不会去做。

02畏心

要对自然、很多事情保持敬畏之心,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和信用,它们能让你过得更好。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临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以不惧?”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

“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

王阳明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那些不知道改过的人,会背负千百年的骂名,孝子贤孙都不能洗涤。

畏心可以让人警惕,行事有顾忌,减少不良行为,和耻心相辅相成。

03勇心

即勇气和决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改过需要有勇气,有胆魄,最终能做到“闻谤而不怒”,从心上去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改过了,行事堂堂正正了,心念也坦荡自然了,就会得到很大的清净,行事稳重。

“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改过有哪些好处呢?好处是人能改过的最大动机,《了凡四训》也给出了答案,也是作者袁了凡的真实经历: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首先是心神安定了,很多人学业事业不成,就是心神不安,睡眠不好,其次是智慧得到增长,触类旁通,对学习大有裨益。

第三是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今天不少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只知读书,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很低,甚至为零,这在一些超级学霸身上都会出现,导致室友和同学关系紧张,影响学业甚至人身安全,这些也都可以从改过和心上去修,袁了凡遇到怨仇能够“回嗔作喜”,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所以他能够从普通人成为进士。

第四是噩梦变成好梦了,这也是身心健康的征兆,噩梦多是因为长时间处于不顺,天天都想着不顺的事情,心中郁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进入恶性循环。

而积极主动的改过,修心修行,减少恶念,增加善念和善行,能让人际关系和事业通畅,同时心也就通畅了,心神也就安宁了,也就进入了正向循环。

3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