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最低!2024结婚610.6万对,离婚262.1万对,年轻人越活越清醒了
民政部在2月8号发布了去年四季度的统计数据,去年结婚登记人数为610.6万对,相比前年下降了20.5%,离婚登记262.1万对,相比前年上升了1.1%。
近40多年来的结婚峰值是2013年的1346.9万对,之后结婚人数开始9年连降,2022年跌破700万,2023年反弹回升了一次,主因是疫情后补偿性结婚,和下一年的龙年生育民俗影响。但没想到2024年又跌到最低,结婚率为4.3‰,为40多年有完整统计以来的最低记录。
结婚率低和适婚人口减少有一定关系,2014到2022年,20岁到40岁的适婚人口减少了5509.9万人,年均减少688万。
今年15到49岁的女性数量,相比2020年减少了1600万。其中20到39岁的适婚育龄女性,相比2020年减少了1400万。
第二是初婚年龄在不断推迟,2023年全国初婚平均年龄达到了30.1岁,相比2010年上升了6岁。
在我国,95%以上的孩子都是婚后生育,因此结婚率和生育率呈强相关,结婚率低就代表了生育率低,这个结婚率基本上可以看出下一年的出生人口,尤其是一胎,一胎是出生人口的关键,二孩和多孩的生育意愿是持续低迷的,二孩数量已经从2016年的1015万,断崖式下降到2023年的351万,因此二孩长期来看不会成为出生人口的主要部分。
而且随着初婚年龄上升,女性的生育风险也在上升,这会进一步抑制生育意愿,从初婚年龄上升来看,未来二孩和多孩数量减少,是很明显的趋势。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房价、就业和生活成本、育儿成本这些,大家应该都能切身且直观地感受到了,尤其是有过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们,去年2月,16到24岁的非在校生城镇劳动力的失业率为15.3%,25到29岁为6.4%,这其中也不知道有没有统计进去灵活就业人员,他们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没有保险等方面的保障。
他们当下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下个月的房租,当年轻人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的时候,谁还敢结婚呢?那不是连累对象受罪?也连累下一代受罪吗?
最近还有一个工厂年轻女工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热议,视频中的女工黑眼圈严重,行动表情呆滞木讷,像行尸走肉一样,这是长期上夜班的结果,我是有过工厂上班的经验的,我很能明白他们的感受,还有送外卖的,也基本上是拿命在拼,拿命在换眼前的生存。
所以说,年轻人选择尽量不结婚,除了人口结构的影响,还有就业和生存成本让他们清醒了。
穷则独善其身,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年轻人能够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