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国内水性丙烯酸乳液龙头企业保立佳突发公告,宣布以5416万元底价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烟台保立佳100%股权。这一动作看似是企业常规资产处置,实则折射出传统化工企业在行业剧变下的艰难转型——从盲目扩张转向战略聚焦,从规模优先转向质量突围。

公告数据揭示了保立佳转型的急迫性:2024年公司陷入"量价齐跌"困境,销售数量与单价同比双降,综合毛利率遭腰斩式挤压。深层危机来自三重压力:
成本失控:丙烯酸酯等核心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企业成本管控防线失守;红海厮杀:国内乳液产能过剩率达35%,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跌破10%警戒线;政策倒逼:"双碳"目标下溶剂型树脂被列入限制类产业,烟台工厂生产的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已成政策"灰区"。在此背景下,保立佳选择壮士断腕:关停烟台工厂、叫停河南濮阳基地建设,累计止损超8000万元。此次剥离年营收1.2亿元的烟台子公司,看似损失稳定现金流,实则甩掉拖累主业的"历史包袱"。

保立佳的转型路径显现清晰逻辑:砍枝保干:砍掉溶剂型树脂等非核心业务(占营收18%),聚焦水性丙烯酸乳液(市占率22%保持行业第一),扩大工业树脂产能(佛山基地扩产40%)。这种"减法战略"在资本市场引发分歧:有投资者质疑"贱卖资产",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及时的战略纠偏——据测算,甩掉亏损业务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有望提升2-3个百分点。
保立佳的困境实则是整个化工细分领域的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丙烯酸乳液行业出现近十年首次负增长,但结构性机会仍在:绿色替代窗口:水性产品以每年12%增速替代溶剂型产品,新能源赛道爆发:光伏组件用乳液需求激增300%,头部效应加剧:前五企业市占率从45%提升至58%。

保立佳的转型之路,恰似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微观样本。当规模扩张神话破灭,唯有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空间、向绿色要未来,方能穿越周期迷雾。正如公告所言:"阵痛期的资产剥离,是为了轻装上阵迎接下一个黄金十年。"这场价值5416万元的战略豪赌,或将决定一家老牌化工企业的生死转身。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