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离开刘备并非单纯因为老母被捕,而是他发现刘备一个致命缺点

千金不及淇淋史 2025-01-31 23:20:29

徐庶离开刘备并非单纯因为老母被捕,而是他发现了刘备一个致命缺点。

其实三国演义中和三国正史上,关于徐庶这个人有3个较大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不同是:徐庶投降的时间点不同。演义中,徐庶是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刘备;正史上,徐庶是在长坂坡逃难的时候,那会才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也就是徐庶和诸葛亮曾共事过一段时间。

第二个不同是:徐庶的老母亲并没有自杀。演义中,曹操用计擒拿了徐庶的老母亲,等徐庶赶到老母亲身边,老母亲却因儿子不忠不义背叛刘皇叔而自杀了;正史上,徐庶的老母亲是在长坂坡逃难之际被曹操擒获的,且并没有自杀。《三国志》记载: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徐庶母。徐庶辞先主。

第三个不同是:徐庶进曹营并非一言不发。演义中,徐庶自己发誓绝对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策;正史上,徐庶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记载:至黄初中,石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那可是副丞相御史大夫的次官,在朝廷属于挺高的官职了,徐庶又怎么可能一言不发呢?

结合以上3个不同之处,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的确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便是:长坂坡逃难的时候徐庶的老母亲腿脚不便,被曹军给抓捕了。徐庶为了尽孝道,不得已离开了刘备。但徐庶选择离开刘备,绝非仅仅是因为这个,必然还有其他考量。

徐庶还发现了刘备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又当又立(又想要城池又不想破坏仁义),刘备本身起点就低,没有自己的根据地,还处处以仁义为本仁义为本,非常时期不采取非常之手段,日后必生祸害。刘备身上这一致命缺点,还犯了两次,一次便是刘备大军从樊城南下路过襄阳,诸葛亮劝谏刘备非常时期直接顺势攻打刘琮的襄阳,取襄阳和曹军对抗,刘备不忍心同宗相斗,竟然选择了逃难。《三国志》记载: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刘琮,刘琮惧不能起。

还有一次便是涪城宴会上,三大谋士庞统、法正和张松都建议刘备暗杀刘璋,可以快速夺取益州,刘备觉得此做法不仁义。《三国志》记载: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内心很想要这城池,却又想要保留所谓的仁义,可老天不会给你刘备这么多时间啊。

刘备这一执念,不攻打襄阳,就导致没有立足之地,需要四处奔波,徐庶年轻力壮当然可以,但徐庶的老母亲不行啊。如果刘备占据了襄阳,徐庶肯定不会离开刘备。

0 阅读:57
千金不及淇淋史

千金不及淇淋史

千金不及淇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