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林彪照片挂进军事博物馆,林晓霖坦言:我卸下了身上的包袱

昉雨润心 2025-01-17 20:35:29

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从保安迁到了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林彪仍然担任校长兼政委。

不过,从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一路走过来的林彪,已经年过三旬却仍然是单身。

图|张梅与女儿林晓霖合影

林彪之前还没参加革命前,家里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也就是林彪的发妻汪氏,但心向革命的林彪对这门父母包办的婚姻很不满意,也不承认汪氏是妻子,后来参加革命以后,还写信劝汪氏改嫁。

尽管如此,汪氏后来一直在林彪老家待着,建国后,林彪还曾寄钱给汪氏照顾他的生活。

汪氏没有为林彪生儿育女。

到了1937年,林彪已经30岁,就在这个档口,他认识了在延安干部疗养院工作的张梅。

张梅是陕西米脂人,有道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不用打听不用看”,张梅人很漂亮,有“陕北一枝花”之称,1935年8月参加革命,尽管那时追求张梅的人有很多,但他一个也没看上,直到林彪的出现。

同年,林彪、张梅便在董必武、成仿吾的见证下成婚。

只是很遗憾,两人的婚姻只维持了很短时间。

一般提起林彪,人们都认为他只有两个子女,即同叶群所生的两个孩子,可实际上,林彪与张梅也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男孩刚出生就夭折了,而另外一个女儿就是林晓霖。

林彪与张梅结婚后不久,即开赴抗日前线,不久在平型关打了胜仗。1938年3月,林彪穿着缴获的军大衣开赴吕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被阎锡山的晋绥军误伤,虽然只是被枪钻了个小眼,却给林彪留下了终生难以弥合的后遗症。

1938年夏,林彪启程赴苏联养伤,张梅原本也打算随同前往,可不凑巧的是,因为来接林彪的飞机提前到了兰州,于是林彪没等张梅,就先一步上飞机离开了。

图|林彪

张梅那时身怀六甲,乘坐汽车一路颠簸到了兰州,却没看到丈夫,心情失落之余加上一路颠簸,张梅生下了孩子,因为孩子不足月体质很差,只活了两个月就夭折了。

来不及伤感,张梅踏上了赴苏联的飞机。

到了苏联以后,林彪住进了疗养院,张梅作为妻子跟随照料,一开始两人感情很好,可慢慢的到了后来出现了问题。

林彪本身性格内向,特别是因为这次受伤后,又有了怕风怕水的怪毛病,不大愿意出门社交,就连苏联官方的邀请,只要斯大林不出席,他就不去,相比之下,张梅性子很活泼,热衷于社交,也愿意出席这些场合。

张梅本身个性也很强,有些时候面对林彪,反而更加激发了她逆反的个性。

一来二去,两人感情出现了裂痕。

1941年,张梅在苏联生下了女儿林晓霖。

同年6月,林彪接到了回国的命令,但他没带张梅和女儿回国,他对张梅说了一句话:

“你好好在苏联学好俄语,将来回国给我当翻译。”

当然,这其中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有关张梅为什么没回国,大致上也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如前文所说,另外一种就是,张梅与林彪在闹矛盾以后,根本就不愿意回国。

林彪回国以后,又结识了叶群,两人后来成婚。

一直到1946年,罗荣桓动身赴苏联治病,林彪给张梅写了封信托他带去,大概的意思就是:

“我已经同叶群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你也可以另外成家结婚。”

张梅虽然早有预料,但在接到消息后,仍然忍不住有些伤心,她对女儿说:

“爸爸不会来了...爸爸不会来了...”

张梅后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1950年张梅回国,被安排到沈阳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张梅在沈阳结识了时任哈军工装甲工程系的徐介藩,两人于同年成婚。

徐介藩革命资历很老,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黄埔三期毕业生,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党,不过也是一个遗憾,徐介藩1926年6月就在党组织安排下动身赴苏联学习,一直到1948年才回国,那时国内解放的形势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1955年授衔时,徐介藩仅被授予大校军衔。

图|张梅、徐介藩一家合影

一开始陈赓给他申报的是少将,但全军符合少将资历的人太多了,像徐介藩这样缺席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人自然就要靠后一点,可徐介藩自己很能想得开。

“我旅居苏联20多年,为祖国为人民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军衔高点低点都无所谓,关键是勤勤恳恳的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徐介藩于1983年4月16日逝世,享年82岁。

简单的讲述了林彪与张梅的前世今生,我们回到林晓霖身上。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林晓霖其实从小就缺失了父爱,应该说她对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甚至于就连母亲的印象也很淡。

1950年张梅回国后,林晓霖被留在了苏联,一直到1954年才回国。

不同的文章中,对这一段描述有不同,有的资料称林晓霖1950年就跟随母亲回国,因张梅那时也是独自一人生活(也有称张梅那时已经与徐介藩再婚),平日里忙于学习和工作,无暇照顾,就托人把女儿送到了她父亲林彪身边。

为了给父亲留下一个好影响,张梅还特意嘱咐女儿:

“到了爸爸家一定要听话,要乖,叫后妈要叫妈妈,可不敢没礼貌,山猫野猹(zà),没大没小。”

林晓霖回国之初,因为水土不服,头上生了疥疮,因此剃了个光头,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却同一个小男孩一般,但身上却穿着一件花裙子,有些不伦不类。

尽管如此,见到女儿的林彪显得很高兴,一下子就把她抱在怀里,只是林晓霖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对父亲还有些生疏。

林晓霖当然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咐,开口与叶群打招呼,不过这一张嘴,林彪却皱了皱眉头,因为在苏联生活了太长时间,林晓霖说的是俄语,这时叶群自告奋勇站出来笑道:

“我来给你们当翻译。”

不少的资料中也都写了,后妈对林晓霖很不好,就是从这次翻译开始的。

林晓霖本来是说“很想父亲”,结果叶群就给翻译成了“你是个不讲理的大坏蛋”。林彪当然不会跟女儿置气,只是说了一句“这傻丫头是不是高兴坏了”,结果叶群翻译成“你爸爸说你没教养”。

当时年龄尚不大的林晓霖,一听父亲如此说,“哇”的一下哭出声来。

因为语言不通,第一次见面,父女两人相处也就只有几分钟。

一直到后来,林晓霖才知道是后妈在挑拨他们父女的关系。

林晓霖刚到北京时,叶群就嘱咐林办的人带着孩子四处逛一逛,林彪那时很想见女儿,但女儿总不在,叶群就告诉林彪:

“她哪儿呆得住,早出去了。”

图|林晓霖

据林晓霖回忆:叶群阻止她和爸爸见面,甚至他身边人也不可以。有一次,林彪秘书花了几块钱给她买了一件儿童泳衣,被叶群大骂。

林晓霖也很机灵,有时会趁机接近父亲,有一次,她拿着自己与母亲的合影给父亲看,林彪看的很出神,当时照片后面还有林晓霖写的一句话:

“你还记得这个人吗?”

林彪不是个不念旧的人,看了一会儿照片,十分感触的说了一句:

“她也老了!”

自然,这个举动又一次引起了叶群的不满。

林晓霖很不喜欢后妈,加上在苏联留学多年,性格刚烈,她同叶群之间的关系很差。

1954年,林晓霖考上了北师大附中,因为性格以及家庭的原因,也并不是很爱说话,事实上回到国内生活了多年,林晓霖都说不好汉语,课余时间也只是缩在教室的一角看俄文小说,只有和一些同样从苏联回来的同学在一起,林晓霖的性子才会活跃起来。

那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注意到林晓霖长相同林彪很像,都猜测她是林彪的女儿,但只有林晓霖自己心里才知道,她非常羡慕同学们有父母,哪儿像自己,父亲一个家,母亲一个家。

林晓霖在北师大附中学习,学习成绩却很出色,甚至还获得了北京教育局颁发的金质奖章。

可就是这么优秀的学生,北京却没有一所高中录取,可见这其中的是是非非。

没办法,林晓霖后来只能回到母亲身边,在辽宁实验中学读高中。

幸运的是,作为一个老革命,徐介藩对林晓霖始终视若己出,等于说弥补了林晓霖小时候缺失的一部分父爱。

1960年,林晓霖考上了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不久之后,徐介藩被调西安工作,并出任以哈军工装甲工程系为基础建成的装甲工程院院长,为了避嫌,林晓霖被调到了导弹工程系。

正如熟悉她的同学称:

“她很低调,也很普通。”

林晓霖在哈军工求学期间,身体也不是很好,后来还得过肝炎,学院出于照顾,从来都不安排她参加户外劳动。林晓霖患了肝炎以后,当时哈军工曾写了封信给林彪反映,没想到的是,林彪叶群夫妇都没有出面,只有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写了封给学院导弹工程系的回信,嘱咐学校照顾林晓霖:

“每月给补助20元营养费。”

学校那时确实很照顾林晓霖,有时候因为换教室,要整队跑步去,学校担心林晓霖跑不动,就给她配了一辆自行车,让她骑着赶过去。

不过,林晓霖仍然不能经常见到父亲。

图|林晓霖

在后来那个特殊年代,林晓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1966年8月,林晓霖收到了父亲写来的一封信,让她到北京去,结果上了飞机才被告知:

“你已经提前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参加工作。”

林晓霖为此也抗争过,但她一个人势单力孤,实在很难反抗。

好在对林晓霖而言,还有一件好事,就是她在叶群的安排下和丈夫应守贤结婚了。应守贤是一个军人,外形上也颇英俊,只是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为人朴实可靠,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应守贤陪着林晓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九一三事件后,林晓霖夫妇被找回来谈话,自始至终他们夫妇也没有说林彪一句不是,应守贤更是直接说了一句:

“我连这个老丈人一面都没见过,哪知道他会怎样。”

七十年代末,林晓霖一家低调的回到了北京,她被安排在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应守贤1987年按正团级干部转业,在北京一个工业公司从事工会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林晓霖的母亲张梅也与同时被调回北京,在在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门从事资料整理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张梅晚年身体一直不错,而且也很长寿。

图|张梅

2005年,86岁的张梅还获得了中国与俄罗斯分别办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荣誉勋章。

2023年1月27日,张梅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102岁。

尽管林晓霖同父亲林彪之间相处很少,但对于父亲却始终充满了情感。

1989年,林晓霖重回父亲的故里——湖北黄冈林家大湾,还曾受到当地乡亲们的热情接待,临别之时,林晓霖在父亲降生的那处祖屋小心翼翼的挖了一捧黄土,然后用手帕包好。

值得一提的是,林晓霖与妹妹林立衡的关系一开始也不是很好。

林立衡在郑州定居期间,林晓霖还曾去探望过,还买了特别多的吃的。当时林立衡特别冷淡,对着大门外面问:

“你是谁?”

林立衡回答道:

“我是你姐姐。”

一句话,瞬间拉进了两人的关系。

林立衡后来几次到北京,还专门去看望过林晓霖。

姐妹两人虽然见面不多,但对父亲林彪,骨子里却始终充满了尊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各大野战军的战史编撰完成,林晓霖注意到,只有四野的战史尚未开始,心中有些难过。

图|陈云

1994年1月,林晓霖写了封信给时任中顾委主任的陈云,信中大概的意思如下:

“因为林彪元帅的原因,四野的战斗历史还未展开编写工作,同时平津战役纪念馆等与四野有较大关系的工作也尚未展开,希望您考虑一下四野的这些相关工作,并做出一些有益的指示。”

陈云收到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即把洪学智叫来,嘱咐他完成这两件事。

199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批准第四野战军战史编撰的意见下发后,相关的工作立即展开,陈云出任总顾问,洪学智任编撰组组长,为了保证史料绝对的客观公正,洪学智还请来了四野尚建在的老将军萧克、吕正操等人。

当然,在整个编撰的过程中,不少工作人员均感觉有些为难,但在关键时刻,陈云一句话为这项工作定了基调: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就好。”

与此同时,在洪学智努力下,平津战役纪念馆也于1996年在天津破土动工,并于1997年7月23日正式开馆。而到了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得以公开出版。

得知消息的林晓霖,心中略感宽慰。

人生已至暮年,林晓霖仍然在不断奔波。

图|林晓霖站在父亲照片前

2007年,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挂了林彪的照片,林晓霖后来在采访时被问及此事,心中还颇有感慨:

“这是30多年来,林彪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而且是按照1955年元帅授衔时的顺序出现。这是一种官方的认可。作为林彪的女儿,我感到非常欣慰。身上的一个包袱,终于卸下了。30多年了……很不容易……。”

2007年年底,纪念林彪诞辰100周年聚餐时,刘少奇,罗荣桓,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子女后代也全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是林晓霖亲自牵头举办的,也就是在聚餐之前,林晓霖作为家属讲话:

“感谢大家赶来参加父亲诞生百年的活动。我向受过父亲打击的人道歉,向受到父亲牵连的人道歉。”

林晓霖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不禁感佩莫名。

2014年11月25日,林晓霖还出席了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举行的红军突破湘江战役八十周年纪念会。

现场有记者采访时问林晓霖:

“你怨恨你父亲吗?”

林晓霖摇摇头,平静的回答:

“我已经70多岁了,但我还是常常梦到父亲,我是林彪的女儿,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的……我不埋怨我的父亲,因为很大程度上,我与父亲关系破裂是因为我的继母从中作梗。无论如何,我始终是林彪的长女,我有义务肩负起父亲未尽的历史责任..……”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