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
还记得王夫人撵晴雯时说了什么吗?
王夫人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
王夫人的话里有话,“好个美人”是说晴雯长得美,不仅长得美,长得还像林妹妹,不仅长得像林妹妹,而且为人轻狂,打扮的妖里妖气的勾引宝玉。
这是王夫人看不惯晴雯的主要原因。
在王夫人眼里,晴雯像两个人。
一个是年轻时的赵姨娘,她年轻时在贾政房里伺候,抢了王夫人嫡妻的风头,获得了贾政的宠爱。
赵姨娘长得很美,性格虽不十分像晴雯,但和晴雯的轻狂有得一比,动不动就和那些看不惯她的丫鬟们骂街,不体面,也不符合封建礼教对女人的教养。
而且赵姨娘年轻时也喜欢打扮自己,不然怎么能把贾政迷得团团转呢?
贾政这是看起来正经,其实青年时也是个放荡之人,要不然正经的贾政怎么会喜欢上性格轻狂的赵姨娘呢?
想一想赵姨娘年轻时必定是一个口齿伶俐,可爱美好的人儿,相比于王夫人受传统礼教的约束,沉闷无趣,自然是赵姨娘更胜一筹了。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触发了王夫人的利益,也让王夫人内心留下深深的阴影。
所以在王夫人看来只有像袭人那些外表普通,性格安静老实的人,说白了就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女人在王夫人看来才最入眼,最可靠!
可让王夫人没想到的是,性格轻狂像赵姨娘晴雯的人都是没什么心机,直肠子的人,这样的人最好对付。
而那些像袭人宝钗那样遵守传统礼教的女人,才是心机深沉。
02
晴雯还像黛玉。
黛玉长得极美,性格清高孤傲,而且和宝玉青梅竹马,两人还常常闹矛盾使小性,像极了年少时的贾政和赵姨娘。
黛玉读过很多书,也不是一个遵守传统礼教的女子,当然也入不了王夫人的眼。
所以王夫人撵晴雯,说晴雯勾引宝玉,不干净,实际上并不是在说晴雯,而是剑指黛玉。
在王夫人眼中黛玉才是勾引宝玉之人。
因为只有黛玉“作天作地使小性”能够拿捏宝玉,还能让宝玉精神疯狂,这些都是王夫人有目共睹的。
如果宝玉被黛玉拿捏,而黛玉既不是劝说宝玉上进之人,也不是身体强壮能管家,更不是听话好拿捏之人。
这样的人如果嫁给宝玉,成为王夫人的儿媳妇,那么王夫人也不好管理,像极了年轻时不好管理的赵姨娘。
因此,王夫人表明上撵的是晴雯,实际上对抗的是黛玉。
晴雯作为丫头,只是王夫人和贾母婆媳斗争中的牺牲品,即使她和宝玉清清白白,她这个牺牲品也是当定了的。
03
贾母为何对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事情沉默了呢?
因为首先大观园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好好整改一下,而王夫人只是将计就计打击黛玉,对抗贾母。
贾母之所以不作声,是因为她知道此时她出来占领主位对黛玉没有一点好处。
毕竟对于薛家母女的金玉良缘,她已经煞费苦心了。
如果在大观园的事情上把婆媳矛盾挑破,那么将来她死后,黛玉就更加没有容身之地了。
贾母明白自己的大势已去,不能强硬对宝玉的婚事当家作主。
她老了,早晚有一天得先于这些儿孙们离世,而黛玉还小,她即使不能嫁给宝玉,她的婚事也需要舅舅舅妈来张罗,贾母需要依仗自己的儿子儿媳给外孙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就像史湘云的婚事最终也是需要叔叔婶子来张罗,贾母做不得主。
这一点上贾母的把柄还在儿子和儿媳手里,大儿媳邢夫人靠不住,二儿媳王夫人最起码比大儿媳强。
这才是贾母沉默的原因。
即使她发表言论也是和王夫人之间掰扯一下丫鬟们之间的事情,她从不敢因为黛玉和王夫人闹掰。
正是在贾政和赵姨娘的事情上,贾母没有给王夫人做主,导致王夫人心目中有怨言,但当时贾母还年轻,即使王夫人有怨言她也不敢做什么。
如今她老了,外孙女的婚事早晚要落在王夫人手里,她的态度决不能强硬。
其实,从金玉良缘传出来,到元春插手宝玉婚事,再到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这些事情句句不提黛玉,其实针对的都是黛玉。
贾母从一开始就知道黛玉已经输了,但她只期望将来在王夫人的张罗下,能够在黛玉的婚事上多用点心,避免她像迎春那样落入虎狼之家就行。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您的转发、点赞、留言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