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尾岛,位于北部湾中央,面积仅3.045平方公里,距离我国海南岛和越南海岸均为12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它虽小,却扼守北部湾咽喉,战略价值不言而喻。1957年,我国将这一岛屿移交给越南,表面上是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兄弟情谊的体现,但实际上,这一决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外部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封锁,内部则忙于经济恢复与政权巩固。越南作为邻近的社会主义国家,正与法国殖民者及后来的美国干涉势力作战,我国对其提供大量援助,包括武器、物资乃至军事顾问。移交白龙尾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对越援助的一部分而实施的。然而,这看似慷慨的举动,却埋下了日后争议的种子。
当时的冷战已全面拉开帷幕,世界被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我国选择站在社会主义一方,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结盟,同时支持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越南时值抗法战争后期,胡志明领导的政权急需外部支持,我国作为近邻,自然成为其重要后盾。
1950年,我国正式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同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我国提供了安全保障,也间接强化了与越南的合作。1957年,白龙尾岛的移交,恰逢中越关系的高光时刻。
据史料记载,这次移交并非单方面“赠送”,而是两国在划定北部湾边界时的协商结果。当时的协议明确,白龙尾岛划归越南管辖,作为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当然,这一决定也与我国当时的战略重心有关——相比一个小岛,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抗击西方压力显然更为迫切。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中越关系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我国与越南的立场也渐生分歧。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我国虽继续援助越南,但双方在意识形态和地缘利益上的裂痕日益加深。1975年越南统一后,其外交政策迅速转向扩张,不仅在柬埔寨发动战争,还在南海与中国发生冲突。
所以,当时黎继林的嘲讽,就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他提到的金兰湾、苏比克湾和新加坡美军基地,均为南海周边的关键节点。金兰湾位于越南中南部,是天然深水港,曾被苏联和美国觊觎;苏比克湾则是菲律宾的战略要地,长期作为美军在东南亚的重要基地;而新加坡虽无明确军事港口名称,但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枢纽。若这三者联合,的确能形成对南海的战略包围。
然而,他的言论显然夸大了白龙尾岛的作用。白龙尾岛虽具一定价值,但其面积狭小,难以成为控制南海的核心支点。黎继林将之与金兰湾等重镇相提并论,显然是过于高估了白龙尾岛的战略作用,其目的不过是借机渲染越南的地缘优势,顺带嘲笑我国当年的“失算”。
事实上,白龙尾岛的移交是否真如黎继林所言,让我国决策者“悔青肠子”,还需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1957年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的外交优先级。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加强对华遏制,第七舰队频繁巡弋台湾海峡,东南亚则有东南亚条约组织虎视眈眈。我国在南海的军事力量极为有限,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连近海防御都捉襟见肘,更遑论远海控制。白龙尾岛虽有战略意义,但以当时国力,守住它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激化与西方的矛盾。相比之下,通过移交小岛换取越南的信任,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南部屏障,显然更符合整体大局利益。而且,白龙尾岛的归属并未改变北部湾的主权格局,我国在该区域仍保有广阔海域和资源优势。
除此之外,黎继林的言论还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白龙尾岛的移交并非毫无依据的“礼物”。根据1958年我国与越南签订的《北部湾划界协定》,两国在划定海上边界时遵循公平原则,白龙尾岛的归属是双方协商的结果,而非单方让步。当时的北部湾划界以东经108度为中线,白龙尾岛恰好位于越南一侧。这一划界后来虽因技术手段限制而存争议,但至少在当时,体现了两国平等协商的精神。越南后来的背信弃义,与我国当年的善意无关,更不能据此否定决策的合理性。
当然,站在今天的立场回看,失去白龙尾岛确实带来了一些遗憾。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海军力量的增强,北部湾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白龙尾岛若仍在我国手中,无疑能为南海防御增添一枚棋子。特别是近年来,越南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与美国、菲律宾等国眉来眼去,其控制下的白龙尾岛更成为潜在威胁。然而,历史无法假设,决策的得失只能放在当时语境中评判,而不能站在事后诸葛的角度来评判当年。要知道,1957年的我国,尚无能力在北部湾与强敌对峙,移交白龙尾岛虽有妥协之嫌,却也是现实考量下的不得不作出的抉择。
越南方面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态度,更多是基于越南后来的扩张心态。1975年后,越南凭借统一之势,不仅吞并柬埔寨,还在南海抢占多处岛礁,其野心远超当年胡志明时代的抗争目标。白龙尾岛在越南手中,从一个渔业据点逐步升级为军事前沿,1992年更是被单独划为县,显示出其战略意图。而他提到的“控制南海”,不过是夸大其词的臆想。南海面积逾300万平方公里,涉及多国利益,单凭几个港口或岛屿,远不足以“控制”全局。即便金兰湾、苏比克湾和新加坡连成一线,也无法撼动我国在南海的主权根基,更何况我国如今的海军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实际上,黎继林的言论还反映了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微妙心态。一方面,越南倚仗美国支持,试图在南海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其军事实力与我国差距悬殊,只能通过舆论挑衅来壮声势。白龙尾岛不过是其炫耀的道具,真正的较量在于综合国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已超200万吨,拥有航母、核潜艇等先进装备,而越南海军仍以小型舰艇为主,总吨位不足20万吨。这种实力对比下,黎继林的“控制说”更像是自娱自乐,如果我国实力真有那么一天无敌天下,蕞尔小国所谓的“控制”,还真有能力吗?到时候别说是一个小小的白龙尾岛了,恐怕“秋海棠”的拼图也会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