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叶草水培营养,智能监测系统,EC值调控,配方优化方案
在绿植的世界里,彩叶草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植物呢。彩叶草的叶片色彩斑斓,有绿色、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在居家、办公室或者阳台等地摆放,那颜值可是相当高的。
咱们先说说它在不同场景中的情况吧。就像在办公室里,很多人会养一些绿植来装饰环境,增加一些生机。有人就问了,为啥自己养的绿植总是活不久呢?这可能就是因为对绿植的养护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彩叶草也是如此,在办公室光照时间比较固定,还有空调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对它的生长有影响。
在居家或者咖啡厅里,彩叶草要是水培的话,又面临着营养供给的问题。咱们都知道,水培和土培不一样,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土培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彩叶草在土培的时候长得好好的,但是换到水培之后就变得有点萎靡不振的。这是因为水培环境下,土壤中的那些营养物质没有了,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果没有补充到位,彩叶草就难以茁壮成长。
说到水培的营养方面,这里的学问可不少。像EC值这个概念,在水培彩叶草中就很重要。EC值其实是用来衡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一种指标,简单说就是土壤或者溶液中的养分含量的一个体现。比如说在南方的湿润地区,水质相对软一些,和北方的硬水地区,对于彩叶草水培的EC值要求可能就不一样。南方的水在冲淋花卉时可能带走更多的盐分,所以可能需要调整EC值相对高一点。北方水质的硬度比较高,矿物质含量多,冲淋花卉时盐分多,相对调整EC值就可以低一些。
我还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个华北地区的水培爱好者在养护彩叶草的时候,一开始完全不知道EC值这个东西。他按照土培时候的浇水习惯来,结果彩叶草的叶子开始发黄,新长出来的叶子也没有之前鲜艳了。后来他去咨询了植物专家,才知道是水中养分不足,EC值不合理的原因。他调整了水培营养液的EC值,大概在1.0到1.5左右(这个数值根据彩叶草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哦,像刚水培3 - 5天的时候,EC值可以稍微低点,1.0左右就差不多了,到了15天左右,根据它的生长情况可以慢慢调整到1.3 - 1.5),又过了大概一个月,彩叶草就慢慢恢复生机了。
再说说不同品种的彩叶草之间的一些差异吧。比如说斑叶椒草,它的叶片是斑马纹一样的绿色和白色相间,在与其他彩叶草品种对比时,它的生长速度相对比较慢一点。比如和红虹彩叶草,红虹彩叶草的叶子红色非常鲜艳,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它的生长速度就要快一些,大概一周左右就能看出明显的变化,而斑叶椒草可能需要两周才有类似的变化。
还有一个比较小众的彩叶草品种是彩叶冷水花,它的叶片是蓝绿色的,看起来特别清新。和它相比,常见的彩叶草叶片的颜色变化更多。彩叶冷水花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低,适应能力还挺强的,在一些南方比较凉爽的山区,土培的彩叶冷水花即使在冬季也能保持一定的生机,而彩叶草在同样的环境下就可能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不然可能会被冻伤。
在智能监测系统方面,这也是现在养护彩叶草一个很新的思路。在一些大型的花卉种植基地,有那种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还有水培溶液里的EC值等数据。但是这种系统对于家庭或者小型办公场所来说,有点过于复杂和昂贵。就像有个在杭州(一个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城市)的网友分享说,她看到一个智能种植盒,可以监测彩叶草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水位的。但是这个种植盒价格很高,而且操作也不是很方便。如果能让这个系统简单一些,成本低一点就好了,比如可以让这个监测系统的APP可以简单地在手机上操作,每天大概花个3 - 5分钟就能查看和调整彩叶草生长环境相关的数据。
那怎么来优化彩叶草水培的营养配方呢?首先要确定彩叶草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比如说在刚水培的3天内,这个时候不要给它太多的营养,以免它吸收不了而“烧根”(虽然水培不会有真正的烧根,但是会影响生长)。可以用稀释后的营养液,大概浓度在0.8左右就可以。然后到一周左右的时候,观察它的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情况。如果叶片有点发软,根部开始有新的根尖生长出来,就要适当增加营养液浓度,可以把EC值调整到1.0左右。
到了半个月左右的时候,根据它的生长状态,像如果新长出来的叶片颜色不够鲜艳,就可以再检查一下营养液里的微量元素是否足够。微量元素虽然量不多,但是对彩叶草的生长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比如说铁元素如果缺乏,叶子就会发黄。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添加含有微量元素的营养液补充剂。到了一个月左右,彩叶草的生长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了。如果想要它继续生长得更好,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比如在海边地区盐分多,内陆地区盐分少),调整营养液的EC值在1.2 - 1.5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光周期对于彩叶草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北欧一些高纬度地区,夏天白昼很长,但是冬天白昼很短。在这种环境下养护彩叶草,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遮荫,因为它不需要这么长的光照时间,不然叶子可能会被晒伤。而在冬天,就需要人工补光,每天保证8 - 10小时的光照时间,这样彩叶草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从浇水频率来看,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在云南(气候比较温和湿润)这样的地方,由于空气湿度比较大,土培和水培彩叶草的浇水频率就不需要太高,大概一周浇2 - 3次水(水培就是换水一次就可以啦)就可以。但是在西北地区,空气比较干燥,水培彩叶草可能2 - 3天就需要换一次水,而且要注意在周围环境里增加湿度,比如用加湿器之类的。对于不同的摆放场景,比如在咖啡厅里人流量比较大,彩叶草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灰尘干扰,这时候就需要更频繁地清理叶片(大概2 - 3天一次),并且要调整水培营养液,适当增加磷钾肥的含量(可以让EC值在1.3左右)来提高它的抗性。
在彩叶草的繁殖方面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像紫露草和彩叶草比较类似,紫露草繁殖比较容易,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彩叶草也完全可以扦插繁殖,但是在扦插的时候,营养液的配方又有所不同。在扦插初期,营养液的EC值大概在0.6 - 0.8就可以,这个浓度有助于生根。大概等10 - 15天左右就会生根了,之后再根据它的生长情况进行营养液的更换和EC值的调整。
我还知道一个北方城市的公园工作人员分享的故事。他们公园在花卉展示区有土培的彩叶草,但是由于北方的水质比较差,而且土壤肥力也不是很均衡,彩叶草的生长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来他们尝试调整了土壤的配方,在里面添加了一些腐叶土、泥炭土还有珍珠岩,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在灌溉的水里添加了专门的营养液,调整EC值在1.2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彩叶草又恢复了生机。这个例子说明,不管是水培还是土培,只要根据彩叶草的生长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营养供给和环境条件,都能让彩叶草生长得很好。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彩叶草在不同的环境里确实会面临很多挑战。在水培的时候,除了营养液的浓度(EC值),水温也很重要。就像在寒冷的东北冬季(室内外温差都很大),如果水培彩叶草的水温过低,就会影响它的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即使营养液的配方很合理,EC值也调整到了合适的范围,彩叶草也可能生长不好。所以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方便家庭或者小空间的养护者,在保证彩叶草生长需求的同时,又能降低成本或者减少操作的复杂性呢?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经验可以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