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上迎来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当时,中西方关系缓和,中美进入了短暂的“十年蜜月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第一次有机会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深入合作交流,这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甚至还包括军事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放松了对华长达30多年的禁运和封锁政策,中国得以接触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还非常落后,特别是空军装备方面。当时的中国空军仍然装备着歼6、歼7、歼8、强5等作战飞机。而美国空军已经大批量装备了F16“战隼”、F14“熊猫”、F15“鹰”、F117“夜鹰”等先进战斗机,二代机已全面淘汰,甚至开始了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和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研制。相较之下,中国的空军装备还停留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由于西方国家对华武器禁运政策的解除,中国立即派出代表团前往美国和欧洲等军事大国进行参观学习和考察,了解西方国家国防现代化发展的真实状况。同时,中国积极与这些国家就引进先进武器装备进行谈判,或进行合作开发。美国方面也积极响应,不仅接受中国代表团的考察学习,还向中国推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了推销F16“战隼”战斗机,美国甚至派出飞行表演队前往中国进行飞行表演;为推销F14“熊猫”战斗机,还在机身上涂上了中国空军的“八一军徽”;为了推销CH47“支奴干”直升机,甚至涂上了中国民航的标识。
然而,上述项目无一例外地最终未能成功。引进F16“战隼”、F14“熊猫”和幻影2000战斗机的过程中,要么价格过高,要么性能被阉割,要么没有技术转让,使得当时中国经济难以支持大规模引进。即使引进了这些装备,由于没有技术转让,也只能解决中国空军的一时之需,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歼8II战斗机项目更是因美国单方面毁约而告终,中国在该项目上付出了2亿美元的资金和近5年的时间,结果却无所获。
尽管如此,中国在中美蜜月期间还是从美国获得了一些装备,如黑鹰直升机和LM2500燃气轮机,它们的到来在短期内缓解了中国的压力,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LM2500燃气轮机的引进对中国海军的影响尤其显著。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的051型驱逐舰整体水平还处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舰队来华访问时,其舰队司令官甚至将其称之为“保存最好的古董”。为了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作战能力,中国海军决定发展全新一代驱逐舰,于1983年正式立项052型驱逐舰。该型驱逐舰引进了大量西方的装备,包括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德国的MTU柴油机,法国的作战指挥系统、声纳控制系统、探索制导雷达、海响尾蛇舰空导弹,以及意大利的鱼雷发射装置和英国的导航雷达等。
这些装备的应用使052型驱逐舰的整体水平比051型驱逐舰更上一个台阶。然而,进入80年代末,由于中美关系的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恢复了对华的武器禁运政策,使得052型驱逐舰仅建造了两艘便停建。尽管如此,LM2500燃气轮机的引进让中国首次搭载燃气轮机的驱逐舰得以问世。虽然数量有限,但也让中国了解到燃气轮机的优势,为后续发展燃气轮机提供了借鉴。要知道,LM2500燃气轮机是当时最先进的燃气轮机,广泛装备于美国的各型主战舰艇,如“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还出口到多个盟国,至今仍广泛应用,凭借其强大的推力和优秀的可靠性备受好评。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装备了4台该型发动机。
而在直升机领域,中国也从美国引进了黑鹰直升机。上世纪80年代,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直升机整体水平仍处于上世纪50年代,难以满足作战需求。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先后从法国引进了SA365N/N1“海豚”直升机和SA321“超黄蜂”直升机(国产化后分别为直9和直8),为直升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为满足高原运兵和物资运送需求,中国还从美国引进了24架黑鹰直升机的民用版本。1984年,中国通过招标测试了UH-60A“黑鹰”、贝尔-214和“超美洲豹”等多款直升机,最终决定引进美国的S70C2型“黑鹰”直升机。该型直升机采用了功率更大的GE-T700-701发动机,其飞行性能更适合高原环境。
1984年11月,美国开始交付S70C2型“黑鹰”直升机,这批直升机的到来强化了中国高原地区的兵力和物资运输能力,并在历次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到来也为中国研制同类型直升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时至今日,该型直升机依旧没有全面从中国退役,虽然数量不多,但仍有少量在使用中。随着中国直20直升机的服役,黑鹰的地位逐渐被取代。从引进黑鹰到发展出直20,时间跨度超过30年,足见中国在直升机领域的发展历程也是充满坎坷。
在整个中美蜜月期,中国不仅从美国获得了一些先进装备,也从法国引进了相当多的武器装备,如SA365N/N1“海豚”直升机、SA321“超黄蜂”直升机、“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等,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美国始终没有转让技术和生产线,始终对中国保持戒心。美国的策略更多是为了制约中国发展,以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这些装备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国防的短期压力,但并未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
通过引进这些先进装备,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知识,为后续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虽然国际合作能带来短期的技术进步,但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