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一向有耳闻,也刷过很多片段,却从没有沉下心来完整观看过。

今年的特别版重映,去影院沉浸感受了一下王氏美学,真是“欲说还休”,把那种言语无法表明的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编剧的艺术》开篇讲道,一部电影一定有一个要表达的主题。个人觉得电影《花样年华》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一类爱情。
没错,是一类爱情。不是爱情的所有样式,而是其中一种:抽空时间、错置环境,营造出来的恍如隔世般的「不知何时起」却一往情深的爱情。
周慕云对苏丽珍说:“我一直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的,现在我知道了,是不知不觉就开始了。”
其实从他们租同一栋楼开始,周慕云就注意到了苏丽珍,只是一个租孙太太家,一个租顾太太家的房子,一时间还没有机会交集。
后来,他们同一天搬家,两方的另一半都没得空,搬家师傅又总是送错东西,于是他们开始相识了。

谁主动呢?周慕云。
在又一次搬家师傅送错东西时,周慕云说“先放在这吧”,然后转身,他去找了苏丽珍,送书的同时还问了下名字,苏丽珍说“我先生姓陈”。
陈先生和周太太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唯一一次的四人同在的麻将局里见了端倪。那时苏丽珍陪她的陈先生坐在麻将桌前,周太太进门,苏丽珍微笑,然后周慕云从门中出来,微笑。
先是苏丽珍发现他们的「异样」,并且,苏丽珍有亲自登门验证。周太太应付完苏丽珍的盘问后,还和屋内的陈先生说“你老婆”。
也许是同一天,也许是隔了两天。周慕云说要接周太,周太说要加班。可周慕云去接时,周太的同事是说她早就走了。
也许是因为这种模糊的真相更容易伤人。周慕云和苏丽珍两人徘徊于雨夜、楼下、馄饨面摊之间,从试探对方的伴侣之间的关系,也在试探着不知何时升起的情愫。

导演真的很会拍,把那种莫名的情意都融化在镜头里。
楼下的路灯,照过去买馄饨面的苏丽珍,也照过从那边回来的周慕云;两次出租车中双手,一次是对关系的质疑,一次是伤心时的依靠。
苏丽珍与周慕云之间有没有开始过呢?没有言明的开局,却有结果的明示。
1966年回到香港的苏丽珍重新租回孙太太家的房子,那个名收庸生的小朋友,应该就是擦肩错过的周慕云的儿子。只是并不是很明朗的开始,在逐渐暧昧并消失的现实中告别后,各自回到应有的轨迹中。
1966年柬埔寨,周慕云在吴哥窟的树洞里倾诉了很久。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的故事也终止了。

21世纪的便利店里,又有一对相似的年轻人,因为某些因素有了困在一起的时间,然后一个简单的动作,融合了,有了情。
爱情的美与缠绵,大抵在于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又忘不掉,不经意间的回头、微笑、触碰中吧。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