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覆膜配合滴灌术,甘薯亩产破万斤纪录
在东北这片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上,一场农业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改变着甘薯种植的格局。曾经,这里的甘薯亩产量一直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然而,近年来一项技术的应用,让甘薯亩产突破了万斤的纪录,这就是覆膜配合滴灌术。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甘薯种植模式。在东北,传统的甘薯种植大多是依靠自然的降水和土壤肥力。就拿降水量来说,虽然东北夏季有一定降雨,但降雨分布并不均匀。在甘薯生长的关键时期,往往会有干旱的情况出现。据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以往在没有灌溉辅助的情况下,甘薯产区干旱季节土壤含水量可能低至30% - 40%左右,这对于需水量较大的甘薯来说,生长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从施肥方面来看,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粗放,肥料的利用率较低。有研究表明,传统施肥下,氮肥的利用率可能只有30% - 40%,磷肥利用率约为20% - 30%,钾肥利用率在40% - 50%左右。这种利用率低会导致肥料浪费,同时还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且,传统种植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甘薯的发病率和虫灾损失率不容小觑。以往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甘薯因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能达到10% - 20%左右。杂草的生长也会与甘薯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得甘薯的生长空间受到挤压。
那么,覆膜配合滴灌术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呢?
覆膜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东北的早春时节,气温还比较低。覆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据实地测量,覆膜后的土壤温度相较于未覆膜的土地,能提高3 - 5℃左右。这对于甘薯的早发和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同时,覆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在干旱季节,它的保墒效果十分显著。有数据显示,覆膜后的土地,土壤水分蒸发量能比普通土地减少50% - 60%左右。这就保证了在干旱时期,甘薯的根部始终能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
再说说滴灌术。滴灌是一种精确的灌溉方式。它能够根据甘薯生长不同时期的需水情况进行精准供水。在甘薯的块根膨大期,这个最需要水分的阶段,滴灌技术可以确保土壤的含水量稳定在70% - 80%左右,这个含水量是甘薯生长最佳的湿度范围。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水的利用率可高达90%以上。在提高肥效方面,滴灌与施肥结合,可以实现肥随水走。这样的话,肥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接近80%左右。精准的水肥供给,既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又能满足甘薯各个生长阶段的精确需求。
从实际的种植数据来看,采用覆膜配合滴灌技术的甘薯地,其平均亩产量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在一些试验田中,传统种植方式的甘薯亩产量约为3000 - 4000斤左右。而采用覆膜配合滴灌技术后,亩产量普遍能达到8000 - 12000斤,部分管理更为精细的地块,亩产量甚至突破了13000斤。
覆膜配合滴灌术还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覆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害虫的入侵,同时滴灌可以调节土壤的湿度环境,不利于病虫害的滋生。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技术后,病虫害导致的甘薯损失率能降低到5%以下。
东北这片土地在覆膜配合滴灌术的助力下,甘薯种植开启了新的篇章。它改变了以往甘薯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种植效益不高的局面。这种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甘薯供应、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着深远意义。它也向人们展示了一项合适的农业技术在改变传统农业面貌上的巨大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这种技术在东北乃至全国的甘薯种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土地收获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