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博弈升级:欧洲被踢出乌克兰和谈桌,马克龙另起炉灶遭冷遇

张澄宇聊国际 2025-03-20 17:57:40

当白宫与克里姆林宫的热线频繁响起时,巴黎召集的30国防长会议却陷入尴尬沉默。这场外交舞台的冷暖反差,赤裸裸揭示了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边缘化处境——马克龙高调组建的"自愿联盟"遭遇美俄双重冷遇,欧盟8000亿防务计划更暴露内部裂痕,欧洲战略自主的雄心正遭遇残酷现实检验。

面对被排除在美俄和谈之外的现实,马克龙近期紧急召集30余国军事代表商讨乌克兰战后方案。这项被称作"自愿联盟"的倡议,试图绕过美国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危机处理机制。但俄罗斯迅速划定红线,警告任何非联合国授权的外国驻军都将被视为敌对行为,等同于变相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北约内部的剧烈分歧使局势更趋复杂。德国、意大利等国对派兵提议保持缄默,担忧军事介入可能引发俄方激烈反应。分析指出,欧盟成员国在防务承诺上的迟疑,折射出对美安全依赖的路径惯性难以破除,即便在乌克兰问题上也无法形成统一战略。

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谈判进程持续挤压欧洲参与空间。美俄达成的分阶段停火方案,从能源设施互保到黑海航运安全,均未给欧盟预留协调角色。这种"两国机制"的推进模式,实质将欧洲降级为事态发展的被动接受者。

特朗普政府冷处理欧洲诉求的背后,是对欧盟防务自主的深度戒备。美国务院官员私下透露,任何削弱北约权威的欧洲军事合作都将触动华盛顿战略神经。这种态度直接体现在对冯德莱恩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的漠视上——尽管该计划意图减少对美依赖,但成员国出资比例争议使其尚未启动便陷入僵局。

在实质性影响力受挫之际,马克龙政府转向舆论战场发力。通过将俄乌冲突包装为"民主与专制之战",法国试图重塑道德制高点。这种叙事策略在欧盟内部取得部分共鸣,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纷纷加大"自由卫士"形象宣传。但空洞的价值观口号难以掩盖军力短板:法国军费占比挣扎在GDP的1.9%,德国军事现代化进程迟缓,与俄罗斯的常规力量差距持续扩大。

经济层面的制约更为明显。欧盟对乌援助承诺已有半数延期交付,能源转型带来的财政压力使各国在防务投入上捉襟见肘。意大利经济部长近期坦言,本国难以承担防务融资计划中的分摊份额,暴露出南欧国家与西欧核心国的利益分歧。

欧洲当前的尴尬处境引发连锁反应。东欧国家加速向美靠拢,波兰宣布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4%,并请求美国永久驻军;匈牙利则公开质疑欧盟制裁效果,主张与俄恢复能源合作。这种离心倾向削弱了欧盟整体行动力,使得马克龙的"领导者"人设愈发苍白。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的挣扎本质源于国际权力结构的断层:既无法摆脱冷战形成的安全依赖,又难以适应多极化时代的实力重组。当美国通过"小多边"机制重塑国际秩序时,欧盟却困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选择漩涡中,战略模糊性正转化为持续失能的恶性循环。

0 阅读:4
张澄宇聊国际

张澄宇聊国际

国际动态72小时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