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神父子与二郎:老赵闲聊广胜寺水神庙壁画2

乐艺会 2024-10-14 06:48:30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2、霍山与霍泰山

在探索大郎庙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作为山神供奉的霍山山神。因为这个霍山非同小可,他乃是早期威名赫赫的中镇霍太山。清代邰晋涵在《尔雅.正义》中说:“冀州之霍山与泰、衡、华、恒,唐、虞之五岳也。又,泰、华、霍、恒、嵩高,汉初相承之五岳也。”清代胡渭与金鄂叶都陈述过,从唐虞时代至周王朝,霍泰山都是中国的“中岳”之山。他与黄帝、尧、舜、禹都有莫大的干系。

韩非在《韩非子.十过篇》中描绘了黄帝与霍山的如下场面:“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並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滕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禹贡》中陈述大禹治水引水入壶口之后,沿峡谷顺流治梁山及支脉,导水过风陵口,三门峡向东,后沿洮、涑、浍、绛、汾,一直治理到太岳(霍山)之阳。《霍州志·霍山神传》中也记载云:”尧时洪水为灾,遗黄能入洪波导禹,故禹承舜命乘四载先登霍山祷之,于是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地平天成,万民永赖“。

所以,从霍山古籍和传说来看,早期为五岳之中镇霍太山,黄帝在此合鬼神调云雨顺阴阳,传说尧王在此祈雨,而大禹承舜命治水乘四载先登霍山祷之。

霍山中镇地位的形成起自隋唐时期。《隋书》记载:“开皇十四年(594)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其霍山,雩祭日遣使就焉。十六年正月,又诏北镇于营州龙山立祠。东镇、晋州霍山镇,若修造,并准西镇吴山造神庙。”此为四方镇山之式。而首次明确提出“中镇霍山”这一说法的是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之“五镇海渎”云:“中镇霍山应圣公,在晋州。”可见唐末就有霍山为五镇的说法。所以,隋开皇十四年隋文帝敕封五岳五镇,霍泰山始封中镇,史称“中镇霍山”。唐玄宗天宝十年(751)二月己亥日,玄宗李隆基派遣颖王府长史甘守默祭祀于霍山神祠,加封霍山神为应圣公(见《册府元龟》)。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刑部尚书郑瀚撰《敕修应圣公祠堂碑并序》。

宋代乾德五年(967),建雄军(今临汾市)节度使赵赞命节度判官阎光度撰《大宋重修应圣公庙记》。节度副使张仁艺书丹,刻石中镇庙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诏祭祀中镇霍山于晋州(今临汾市)。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封霍太山山神为应灵王。《宋史·礼志》载:”霍山旧封应圣公,政和三年封应灵王“。

宋代祭祀碑  解谭之图

宋代祭祀碑拓片 解谭之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四年(1164),封霍山为应灵王。大定二十八年(1188)仇守中倡议修葺中镇庙,撰《大金重修中镇应圣公神祠记》。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定封典以六月中镇王是祭祀霍山,元成宗大德三年(1298)增封中镇霍山为崇德应灵王,敕有司岁时与岳渎同祀。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正月,诏去岳、镇、海、渎诸神历代封号,皆改封神。封霍山神为中镇霍山神,以三月初六日祭祀于祠下。

元成宗加封中镇霍山王号圣旨碑拓片(局部)网络资料

3、霍山神父子与二郎

唐肃宗时宰相吕湮作《霍山神传》称:“霍山神者,苍帝之中子也。生于天灵之纪,著雍赤奋若之岁,封冀,总领海内名山”。

按照吕湮的说法,霍山神是东方苍帝的儿子,他生在天灵纪太岁星在戊的那年;于太岁星在戊的那年封到冀州,掌管天下的名山。并赐给他佩着玉璧的黄色衣服用来显示他的身份和德行。青帝、赤帝的儿媳们如玄司、白司众神,都得受他的管理,他以藐姑射山为后妃,以五老山作辅臣;以黄河为衣带,以太行山为磨石,以中条山、五台山为衙役和仆人。

那么,吕湮所说的霍山神是苍帝的中子又是何指呢?大致说来,中子多指次子,也有按照实际儿子的数量取中的,而在《东周列国志》中,"中子"也可以被称为"仲子"。那么,次子也好,仲子也罢,其实都是说的第二个儿子,因为伯仲叔季的排序在那里摆着,孙权字仲谋,就是就是因为他排行老二,而他的哥哥孙策字伯符,就是因为他排行老大。而次子、仲子、中子所指的老二,也就可以称为二郎。就像武松排行老二,所以就叫武二郎,他的哥哥排行老大,所以叫做武大郎,史进排行老大,也叫史大郎、宋江排行老三,所以叫做宋三郎一样。

这是说,从霍山山神的角度,他本身就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二郎神。

不仅于此,在宋代,霍山山神自己也有三个儿子。分别被封祀在临近三地。《宋会要辑稿·礼20》中“霍山神祠”条目云:“霍山神山阳侯长子祠,在赵城县。徽宗崇宁五年十二月赐庙额「明应」。霍山神山阳侯第二子祠,在霍邑县。徽宗崇宁五年十二月赐庙额「宣贶」。霍山神山阳侯第三子祠,在岳阳县。徽宗崇宁五年十二月赐庙额「康惠」。”由此可见,至少到了宋代,霍山神的三个儿子都被朝廷封赐了封号和封地,长子在赵城,次子在霍邑,三子在岳阳。霍山神的长子获得了朝廷的明应封号。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聚焦的霍泉水神庙的主尊明应王,大郎庙的大郎。而霍山神的第二个儿子被封宣贶,封地岳阳与父亲霍山神的属地最近,也许是类似幼子守灶的风俗使然,霍山山神家的二郎由此被称为了宣贶真君(明嘉靖《霍州志》称宋崇宁中封宣贶真君)。第二个儿子也就是二郎,霍山山神家的二郎成了朝廷所封的神,也就是二郎神,而且这个二郎神还叫做真君,也就形成了二郎真君的称呼。这也许就为逐渐与宋代流行的二郎真君李冰家的二郎和赵昱们开始进行混淆融合,埋下了伏笔。

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王尧曾经撰文介绍,洪洞地区大胡麻村有一个二郎庙,庙中有《宣贶侯庙重修碑志》记载云:“二郎神庙自大明(阙文)创建于赵邑胡麻村之南,即霍州观堆(同“塠”)山神,唐太宗敕封之宣贶侯也。”年代不详,从碑文中可知此庙主神应为霍山神次子宣贶真君无疑,而这个霍山山神的二郎,也被当地称为观塠二郎。

因为霍州的观堆山位于陶唐峪乡观堆村东,山顶有塔,名曰观堆塔,始建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塔北有庙,名曰二郎圣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七,观堆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到观堆山朝拜“二郎神”。民国释力空撰《霍山志》中曾经提到了元代庙记中的一则传说:“一旦建祠,里民卜于霍太山南岗上,木作已具而欲构焉。其夜合村惊骇,家家牛背如洗,何其异也。明日视之,南岗木作之具,罄迁于北岗之上,遂庙于兹,名曰观塠。”观塠一带今仍有“宣贶真君庙”祭祀观塠二郎,以三月十七为祀日,香火不绝。而农历三月十八则是明应王诞日,香火更盛。

据成化《山西通志》,观塠二郎香火颇盛,在附近的洪洞、赵城等地皆有行宫,由信众自霍山观塠分香后兴建。在霍州城中及其他乡村也有宣贶真君行祠,并时常省略“观塠”二字,直呼为“二郎庙”,如明嘉靖《霍州志》:“二郎庙三:一在宣二里,一在观塠峰,唐初建。宋崇宁中,加号宣贶真君,感应如响,四方多供奉焉。详见程睿碑记。一在李壁村,相传为观塠行祠。”

也就是说,本来霍山山神的三个儿子各有分地,理应各管各区才是,但是信众与社团之间是有香火竞争的,二郎的香火也就随着社邑维那们的推动,而以分庙、行宫的形式可能蔓延到了其他兄弟的辖区。二郎的影响力也就与其它大郎三郎乃至于本身就是苍帝二郎的霍山父神的影响,在接受学上产生了某种的可能的复杂的交错。

二郎神花钱 胡坚藏品

其实,不仅作为霍山山神的二子的分庙、行宫拓展到了其他兄弟的封地,作为霍山山神长子封地广胜寺明应王,也将影响力拓展到了别地,据明万历四十八年《水神庙祭典文碑》记载,正月元旦的祭祀活动中,需要备“绝大油蜡二对,一对在广胜寺供献,一对在城行宫供献。”这里所说的城行宫,就是指明应王的分庙行宫,位于城内儒学旁。

更加让王尧惊诧的是,南山观塠二郎庙中主神的样貌,竟是大家所熟悉的三眼杨戬二郎,”眉间纵目、三尖两刃刀和黑犬三项标志齐备!两侧侍立四位站神“。看来,在民间的视野中,从《封神演义》开始所宣扬的更热门,更容易为大家熟悉的三眼二郎杨戬,已经乱入、迭代了之前的霍山山神家的观塠二郎。在供奉观堆二郎的当地民间,不仅在庙宇的造像中将霍山山神家的二郎转换成了自《封神演义》之后风靡的三眼二郎杨戬,而且也已经将观堆二郎与他老爸霍山山神的苍帝二郎,以及民间关于二郎神担山赶太阳的传说进行了混合勾兑。在驹沟村就流传说,远古时十日并出,草木皆焦。说苍帝次子二郎神从四川灌口挑起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来压太阳。十个太阳在前边跑,二郎神在后边赶。赶到霍州观堆时,”二郎神觉得脚下沉重,两只鞋里装满了土。二郎神放下担子来磕鞋子里的沙土,他担子左边放下的那座山,就成了太岳山,担子右边放下的那座山,就成了吕梁山“,鞋子里磕出的土,因二郎神“歇息观景,磕鞋堆土”而成,遂得名观堆山。于是,当地世代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一边挑的是太岳山,一边挑的是吕梁山,鞋子里磕出个观堆山。”

鹅的神!这就是说,观塠二郎神,本来是合该作为霍山山神的二儿子宣贶真君,但是在民间的传播中,竟然成了真君的老爸霍山山神,因为不仅宣贶真君是老爸霍山山神的二郎,老爸霍山神本尊也是爷爷苍帝神的二郎!这个传说不仅串烧了霍山山神父子两代二郎神,而且把民间传说的三眼二郎杨戬挑担赶太阳的故事、愚公移山中天神移太行王屋两山的故事完全糅杂炖成一锅八宝粥,也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去理出个头绪,这也许就是民俗的奇葩特色吧。放心,在学者眼中再荒诞不经的新鲜传说,假以时日,都会沉淀为一本正经的民俗,而被日后的民俗学者又视为某种习俗与理据。

二郎花钱 李宇涛藏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