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中专女生火出圈!她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了对的人

剑鸣涛声 2024-06-15 17:40:04

机遇,从来都属于那些有备而来的人!

这两天,苏地涟水17岁中专女生姜萍火出了圈!她凭着可能具备的那么一点点数学天赋,和几年如一日持续不断的坚持,在恩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参加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在名校环伺、强手如林的竞赛背景下,以93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前30名中唯一的女性,一举夺得第12名的位次,远远超过了她的老师,更超越了无数名校就读、毕业的数学专业高材生!

昨天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干一行、爱一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拙文推送全网!因为自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初中毕业,学生时代没进过高中的大门,最终,凭着自身的努力,走进高中任教,成为高级语文教师!

我觉得,在当下高考结束、中考即将或正在进行的高、中招招生季,姜萍这个榜样的力量,更具有伟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今天又看了几篇姜萍的相关文章,随手发了几则评论——

17岁中专女生火出圈!她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了对的人!

都说姜是老的辣,我看未必!

这篇文章,想重点谈谈人们常说的“运气”“命运”“机遇”等相关问题。

封建时代,流传下来有一个词,叫“怀才不遇”。那时候,有才而不遇,多半与制度、体制有关;至于“贵人”,多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因素。

但是现在,制度、机制都是一流的,毫无问题;机遇更是数不胜数!相形之下,有没有真才实学,有没有想成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机,成了制约人才成长与发现的关键因素!

姜萍的成功,有三个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一是正确的时间。姜萍进入涟水中专就读的这一年,他的伯乐王闰秋先生江大数学专业硕士毕业,恰恰也来到了这所学校。师生相遇,等同于伯乐遇到了千里马。因为现在的中专学制多是三年!可以想见,假如姜萍是在王闰秋到来之前毕业离校的学生,那么,很有可能就不会有她的今天!

二是正确的地点。姜萍火了之后,网上什么样的评论都有!有人说这么好的成绩当年上了中专,是因为偏科,或者是家庭原因;也有人抨击我们初中毕业就普职分流的教育制度,说是这样的制度绝对会扼杀一批像姜萍同学这样的数学天才和奇才!

愚以为,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诚如有人所言,中专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的是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加上有王闰秋这样的真正的师者为姜萍指点迷津,为她引路,给她支持,这才成就了姜萍的巨大成功!

三是正确的人。笔者之所以尊称王闰秋为“先生”,说他是真正的师者,是因为在当下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校外培训满天飞的教育环境下,像王老师这样潜心钻研学术、一心一意热爱教育、教书育人、奖掖后进的大写的人民教师,实在是难得、难遇、难能可贵!

如果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回答是:高中时,自己连《数学分析》都没听说过!如果自己中学时代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自己的人生或许会被改写,我想让自己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未来!

王老师系江大数学专业2020届硕士毕业生,涟水中专数学教师。新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他就发现姜萍是个人才,从此一心一意开始全方位培养她!他曾两次参加这个比赛,一次100多名,差点获奖;一次400多名。当初,姜萍并没有信心参加这个比赛,是王老师一次次鼓励她,才最终坚定了参赛信心!

昨天在相关报道里,看到姜萍遇到问题会去请教老师,但王老师从来不会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姜萍自己去解决问题。

说到为什么会参赛,姜萍更是直言不讳:从网上无意看到的,好像有点印象,老师提到过,感觉有点厉害,那我试试看。老师说世界各地无论什么职业,服务员、外卖小哥、医生都能参加。我原来觉得我是不是不配参加,但我觉得说不定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我平时很认真地学数学,想自己的能力能展现出来,被人看见。

而比赛结束,师生一道交流参赛感受:比完后还是有一点信心,考完也跟老师交流,有些我觉得对的,他觉得不对,但我还是觉得是对的,会有些争论……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王老师常常是引导姜萍自己去解决问题;为了帮学生树立参赛信心,王老师故意突出“世界各地无论什么职业,服务员、外卖小哥、医生都能参加”;为什么“有些我觉得对的,他觉得不对,但我还是觉得是对的!”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王老师是能够真正践行韩愈《师说》精神的真正的师者!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到——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因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一个人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引导学生自己成才的老师,真的是太幸运了!他们不会只让学生学习课本,只让学生关注成绩,只让学生关注要考的大学!而他们自己,也不会只关注众多学生中能考上大学的那一少部分学生的成绩,只关注高考升学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旦为师,胜过其父!这应该成为所有为师者的追求!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