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这个平头塞的声音,在展会上的试听环节和我听到正式版以后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太大出入,但对它的素质表现我当时肯定是有所低估的,实际上在用乐图GT2的S档的驱动下它的声场不会像我当初评价的那样有所“蜷缩”,其实是一个很舒展的风格,而且它的声音具备非常好的模拟味、并且在信息量方面完全没有老塞的那种涂抹感、以及许多生物振膜在老化后的那种糯唧唧的“负面风味”型高频,接下来争取用比较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述一下B80的整体表现,并给到我的推荐理由。
B80虽然设计看起来没啥特殊的,但是腔体表面有一层类似釉面的风格,官方描述是烤漆工艺,而且加了一些金粉的点缀,线材也是类似的风格,所以虽然B80售价不贵,但有着非常好的实物质感,并不廉价,而且它的原线会有一些稍硬,和我手里索尼E741的那种硬度如出一辙,我相信玩过那个时代老平头的玩家们会有一些印象。当然了,腔体表面太滑也是有坏处的,就是套海绵套的时候是真的容易手滑,我这种手残党表示很蛋疼。
至于为什么我展会上会认为声场不够大,可能是因为插头版本的原因,B80的4.4版本为199元,3.5版为189元,这个10元的差价大家可以酌情考虑,但我建议是直接选4.4的版本,因为B80在4.4的表现下完全不会损失人声的厚度与韵味,而且层次感也很好。
B80采用的是14.8mm PU拓扑生物振膜动圈,而且它的风格也非常符合我过去听过的绝大部分大黑铜包铝音圈的路子,密度高、中频的部分有比较强的颗粒感修饰,在听类似陈奕迅、张宇、玉置浩二这类的男声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类似于像是Photoshop里Nik插件那样开了一层“详细提取滤镜”,能够把画面中好看的、正面的部分做适度的细节增强从而不损失整体观感,类比在B80身上就是,它的人声细节刻画非常丰沛、完全是可以媲美任何千元档耳塞的那种级别,并且是实打实的“信息量”好、并非过度锐化后的那种风格,会让我想起我N年前第一次听森韵大黑大白的那种路子,人声的喉音非常有磁性、气息富有吞吐感。
B80的低频部分比较强调声音的肉感、弹性,极低频和下潜的部分没有太多的呈现,听各种流行乐的时候都有很好的氛围铺底,可能会有人把它的低频残响看作是细节的一部分,实则不然,它的极低频确实有一定的缺失、但是听感做的特别自然,如果你不听交响或者偏现代的电影原声的话其实会觉得它的低频足够完整,而且即便不戴海绵套的时候也有着优秀的低频释放和震颤感。
B80的中高频素质是非常好的,信息量、延展度、密度都无可挑剔,只是从能量分配的角度来说还是会让你觉得它的高频“存在感”并不强,还是为流行人声服务为主,而且足够的平顺、没有什么毛刺感,如果你喜欢单听一些Solo或者小编制器乐的话我建议摘下海绵套,否则的话会有一些暗淡感,但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人声的厚度,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下取舍。此外,虽然是14.8mm的超大尺寸振膜,但声场并不是B80的强项,横向宽度和纵向的高度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只能说是正常的水准,但在听一些Live类录音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定纵深感的存在,也算是平头塞的结构优势吧,它的混响传递会有一些模拟大耳的质感、而且不容易显得听觉上拥挤(边界不会过于清晰),所以除了声场以外,B80的硬素质在200内的价位其实是拉满、甚至是拉爆的那种。
B80这个型号,他们官方没有留出预算做营销推广,这篇评测是我个人自发分享出来的,也算是掺杂了一些个人口味在里面,因为我非常喜欢港乐,不论新老派的都喜欢,也喜欢听一些比较老的古典录音,B80在人声的质感和古典的(部分器乐)乐感上我都非常认可,钢琴的流畅度表现是一绝,它的短板主要是在于不适合一些那种清透型的ACG女声、颗粒感可能有些突兀,也不适合追求喜欢速度型、光泽感强的弦乐的用户,但如果喜欢听听抒情人声、爵士、钢琴独奏什么的,B80在200的价位杀伤力还是太强了,抛开素质谈音乐性的话,表现不输自家高阶的任何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