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71年从我家入伍,提干后娶了我姐,从此把我的父母当爹娘

伊河史话 2024-01-13 05:35:39

【张贤亮投稿  伊河编发】

他1971年入伍,1974年提干当排长回到村里,和我姐结婚,然而在婚礼上,他们叩拜的长辈席上只有我的父母,转业后他在县里任副局长,常把我的父母接进城里养老。

回想起我姐夫和我们家这几十年缘分,由衷地感到缘分很神奇,既然岁月让彼此相遇,那就一起创造新的幸福生活。

姐夫姓常,叫建军,1958年,黄河发大水,豫东平原遭遇特大洪水,姐夫和他的父亲及妹妹一家三口,从豫东平原逃荒到了我们村。

然而,当他们父子三人出现在村庄打麦场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或许是因为家庭突遭大灾、亲人死去而悲伤,加上一路上饥饿交迫,心力憔悴,病得很重。村里围观的人很多,但也仅仅是议论两句,就远远地离开了。

我的父亲那时是村长,作为一名正直的老党员,看到他们父子遭难,他们的父亲又在病中,心里过意不去。

于是,父亲就把家里的西厢房一间屋子收拾出来,供他们父子三人暂时栖身。此时的姐夫还不到9岁,他的妹妹建慧也就是5、6岁的样子。

虽然我们家也不富裕,但庄户人家,填饱肚子的红薯和玉米、土豆还是有的,母亲把饭煮熟,让我端他们。吃着我们端去的饭,他们的父亲泪水直流:自己病秧秧的,孩子还不成人,白白受人恩惠,不知道拿什么回报我们家。

到我们家不到一个月,他们的父亲病逝,老人临终前,对我的父母说,他不行了,俩孩子只能拜托你们了,你们是好人,请收留我的一儿一女,说完挣扎着要起身给我父母磕头,被我父母连忙拦住了。

我父亲对他们的父亲说,老弟你放心,只要有一口吃的,我们就不会让你的孩子挨饿,你放心!他们的父亲去世后,我父亲和村里人,就把他们的父亲葬在了村后的山坡上,父亲说,人虽然走了,但可以经常看到他的孩子生活的样子。

困难时候帮人一把,父亲果敢和善良的形象,一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就这样,常建军和妹妹常建慧就和我们生活在了一起,后来,我父亲还把他们送到学校,和我们一起读书上学。他们俩很懂事,遇事从来不和我们弟兄四个争,善良的母亲,每每看到他们兄妹,总是说话声音轻轻软软的,不像喊我们的声音那么大。

转眼间到了1976年底,建军哥已经18岁了,长成了一米八的大个子,但他每天都和父亲、哥哥们下地干活,成了一个棒劳力。

一天,生产队广播播送了部队征兵的消息,父亲就和建军及我的其他哥哥们商量,问你们谁想当兵,这时,建军和我大哥都想当兵,但当时村里想当兵的人多,毕竟当时农村大人口家经常吃不饱,当兵能吃饱饭,村里给各家就最多只有一个名额。

父亲作主,让建军去参加征兵验兵,让我大哥等明年那一批,大哥听到父亲的主意后,气得摔门而去。

结果,建军的体检和政审都没问题,十多天后,我们家就接到了新兵起运的消息,父亲拿出家里当时仅有的15元钱,交给建军,说你到部队好好干,有啥事就给家里来电话,建慧在家里你尽管放心。

那天,建慧妹妹抱着哥哥哭成了泪人。

1977年1月份的时候,建军到了四川西昌的群山之中,那里正在建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是基地工兵团的一名战士。

然而,由于他完成任务坚决,不怕吃苦,尤其是善于团结战友,群众基础好,他当兵的第二年底就当了班长,第三年提干当排长,当他拿到第一个月57元的工资时(含施工补贴5元),他立马留下伙食费和一点零用钱,共20元,而把剩余的37元大头,都寄给了我的父亲。

建军的懂事和体贴,父母亲看到了眼里,尤其是平时,建军还买来信封和邮票,时不时地给父亲写信,在我们的感觉里,就是儿子和父母那样写信。

岁月,已经让建军这个流落他乡的人,感受到了我父母的大爱和温暖。

没想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父母有了让建军和我二姐结婚的想法,二姐比建军小4岁,建军提干时已经23岁了,也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尤其在农村,那时候20岁结婚的很普遍。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父母就开始为建军和二姐的婚事操上了心。父母在我们家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三间房子,置办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1981年底,提干后的建军第一次回来探亲,当他听说了父母想让他和二姐结婚的消息后,心里十分满意。其实,在当兵前,他和二姐的关系就比较亲近,毕竟他们俩年龄相近,能说到一起。

说实在的,二姐长得也确实漂亮,那时没有村花一说,二姐在我们村里二十几个同年龄的女孩中,算得上最漂亮的,不仅长相清纯漂亮,而且温柔善良。平时,她和建慧妹妹,早已是手足姐妹了。建军当兵后,建慧整天和二姐吃住在一个房间里。

当建慧听说父母要把建军和二姐说成一家时,建慧妹妹也很赞成。

漫长日子里的善良,已让这个从小历尽苦难的女孩,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这个家她需要,她的哥哥更需要。虽然她一直称呼我父母为伯伯、娘娘,但她心里早已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爹亲娘了。

然而,当我们家的这个喜讯传到村里后,却有人说风凉话,说什么我们家这样做,是在以强凌弱,强迫人家逃难的倒插门;也有的说,这个男娃和你们一起生活了十几年,都成一家人了,让自己闺女嫁给自家人,成何体统……

流言止于智者。这话传到现任村支书耳朵后,支书在村里一次骨干会议里,严肃地批评了讲怪话的人,说当初常家父子三人落难到村里,没人管,没人问,老支书风格高,腾出地方收留了一家人,这是何等的觉悟。

再说,常建军和老张家现在虽然生活成了一家,那是老常家的善良,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人强迫,双方志愿,也不违反法律,一对青年男妇促成姻缘,有何不可?

村里这次会议后,就再也没有听到风言风语了。

1982年“十一”,建军休假,他和二姐在村里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婚礼。那一天,村广场上,父亲请了一台戏,喜乐在村子上空回荡。

全村的男女老少,参加了这场既嫁闺女又给儿子结婚的特别婚礼,见证了两家人亲成一家的高光时刻。

当婚礼进行到跪拜双亲环节时,主席台上只有我的父母亲,建军哥跪在我的父母面前久久不起,他说20多年前的洪水冲毁了他的家,他的亲人也在那场灾难中去世,是你们的善良和收留,才有了他们兄妹的家……

听着这样的话,台下观礼的乡亲们,禁不住眼眶湿润。

没想到,这场特殊的婚礼,被刚刚乡党委办公室的领导们听说了,他们认为这是移风易俗、人间大爱的善良故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县乡两级联系到我们家采访,哥哥姐姐的婚事还上了市里报纸和电台。

婚礼后,建军又回到了部队上,继续着他的工作,之后十几年里,建军一步步走到了基地司令部科长的位置。

1999年,任副团职满3年的建军,转业回到了我们县,被安排在地税局当了一名副局长。上班没多久,局里分配了房子,二姐这才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到了城里生活。

一到冬天,建军和二姐就回到村里,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冬,等开春天暖和了,年老的父母又回到农村的儿女家里,在黄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离不开故土。

看到我的父母幸福的晚年,村里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芸芸众生,能够相识的很少;相识并能一起生活者,更少;生活在一起几十年,冷暖与共,这又是何等的缘分。

助贫济困,积德行善,惜缘重缘,是人性最温暖的力量!

感恩岁月深处每一个温暖的相遇!

【图片选自网络,联删】

26 阅读:8129
评论列表
  • 2024-01-20 16:06

    一会儿71年当兵,一会76年当兵,拜托不要用军人编故事好不好?

    裹叶虫 回复: 伊河史话
    你知道张贤亮是男的女的不?你知道男人的一半是不是绿化树?张贤亮自己不会投稿要你改编?此张贤亮一定是彼张贤亮?有人号称你长辈就一定是你长辈?
    伊河史话 回复:
    你看清作者
    伊河史话 回复: 裹叶虫
    天下同名的人太多了。
  • 2024-01-22 15:56

    58年不到9岁,76年底已是18岁的小伙了。也只有你才能算出这样的糊涂帐。

  • 2024-01-13 09:21

    可以拍成电视剧

    羊建平yjp620606 回复:
    上过小学没有?究竟是哪一年当兵的?

伊河史话

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