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推的世遗之城,泉州年味浓度已拉满

痴梅的旅游 2025-02-03 00:06:12

过小年,盼团圆,又是人间好时节~小年,作为迎接新年的前奏,承载着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景。

小红书@107060644

第一个非遗中国年,就来泉州吧!在2025年的新年伊始,泉州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了央视镜头下的焦点。央视频节目组专程前来泉州录制新春节目,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非遗中国年,就在泉州过”的诚挚邀约。

微博@央视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七彩刺桐蛇”这一具有代表性的IP形象,更是获得了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推介,成为了泉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央视新闻

央视镜头下的泉州,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有世遗之城的深厚底蕴,融合了网红城市的活力,却又不失独属于闽南的烟火气息……这是一座令人向往的“长红”城市,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灿烂的闽南文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视觉中国

在泉州过年,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全城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春节主题剧本杀现场,灯会、踩街、非遗鱼灯车巡演等活动轮番上演,好好体验一把泉州浓厚的年味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01

你好,泉州

泉州,坐落于福建东南沿海的藏宝之城,拥有逾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东方第一大港,以其古城风貌与海洋文化而蜚声中外,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

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辉煌的历史记忆,中原文化与海洋文明的精髓在这里交融共生。从古城墙下的青石古道,到现代都市的繁华街景,传统与现代在泉州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到当代的文化旅游名城……泉州不仅以古城著称,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南音缠绵悱恻,木偶戏栩栩如生,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共同构成了泉州丰富多彩的文化图谱。

泉州的文化魅力,至今依然璀璨夺目。作为福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城市”的地方,泉州不仅是福建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更在全球文化交流与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02

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在南方,乃至中国,绝对是独一份的存在。回溯至宋元时期,泉州曾一度跃居为中国第一大港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汇聚于此。

闽南人民对神明的崇敬之情,为这些外来宗教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佛教、伊斯兰教、儒教、道教、天主教以及摩尼教等众多宗教,在泉州均找到了它们的立足之地,各类庙宇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习惯于向神明祈求庇护,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愿望,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都愿意向神明倾诉。妈祖的传说在闽南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敬天畏地,尊神畏鬼”的民俗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血脉之中。

西街

这里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寺庙与市集在这里和谐共存,仅一墙之隔,便可见庙堂庄严与市井繁华交相辉映,人间烟火与寺庙香火在这里弥漫交融。

漫步于街边小巷,古朴的老式作坊映入眼帘,灵动璀璨的花灯、琳琅满目的古早小吃……各类传统工艺在此得以传承。

自然人文与传统技艺在这里巧妙融合,让人随处都可以感受到美好和宁静。“三步一宫,五步一庙,十步一寺”,被网友称为“众神的人间办事处”。平添了几分神秘与趣味。

西洋风格的钟楼、南洋风格的骑楼、闽南风格的大厝在西街排列整齐,开元寺内香火鼎盛,钟声悠扬,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开元寺

开元寺建于公元692年,经过1300多年的风雨洗礼,它不仅是福建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是《黑神话:悟空》中“第一回:火照黑云”的取景地。游戏背景中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东塔镇国塔和西塔仁寿塔,它们在这里历经风雨和地震依然屹立不倒。

天后宫

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这座庙宇不仅是海内外妈祖信仰中年代最为久远、规格至高无上的古建筑,更是全球范围内妈祖文化深远传播的核心圣地。

天后宫所展现的建筑美学,令人叹为观止,雕梁画栋在这里具象化。

关岳庙

既然来了,关岳庙怎可错过!这里是泉州香火最为鼎盛的寺庙,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主要祭祀关羽和岳飞,无论何时人都很多,本地人都会来求签,据说非常灵验。

洛伽寺

“海上生庙,庙里看海,海天佛国,其名洛伽”。地处石狮的黄金海岸边,这是漂浮在海上的庙宇,寺庙在不同的潮汐变化中展现出不同的韵味,岛即是寺,寺即是岛,让人恍若置身于真正的海天佛国。

蔚蓝的大海,巍峨的大雄宝殿,高大的联排立柱,翘角飞檐的闽南屋脊,还有那标志性的黄色墙身与屋顶,共同构成了洛伽寺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寻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在这里打卡李现同款照片。

蟳埔村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赵丽颖在这里的簪花照片带火了这个以花为世界的古朴渔村。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这里以花为簪,以蚵筑宅,以海为生。挑个阳光愜意的午后走进蟳埔村,体验当地簪花的传统装扮,去渔船码头打卡拍照,穿梭在一栋栋有历史感的民居中,去触摸一片片蚵壳组成的墙,去真正融入这里。

03

念念不忘的古早味

泉州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汇聚了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泉州的美食,是多方智慧交融的瑰宝,在岁月的流转中,各地民众以各自独特的手法,将味道与情感交融——注重食材的原味与风味的精妙搭配,烹饪技艺更是异彩纷呈……那么,泉州的美食究竟蕴藏着怎样一番风味交织?

面线糊

泉州人的一天,往往从一碗面线糊开始,细腻的面线沉浸在浓郁的汤底中,再搭配上个人偏爱的丰富配料,一口便唤醒了味蕾。

醋肉大肠油条是闽南人必点的面线糊标配,酥脆的油条,浸入面线糊的汤汁后,外软内酥,别有一番风味。

烧肉粽

在泉州,粽子不止是端午才吃的传统节日的食物,它早已融入了泉州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走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总能闻到一阵阵诱人的烧肉粽香,那是糯米与五花肉、香菇、蚝豉等馅料在高温下交织出的独特美味,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

姜母鸭

这是备受《舌尖上的中国》推崇的泉州地道美味。姜母鸭的烹饪工艺讲究火候和时间的掌握。一般采用砂锅进行慢炖。在砂锅与火力的调教下,变得酥烂。炖煮好的姜母鸭,姜香四溢,鸭肉鲜嫩多汁,口感滑嫩而不失嚼劲。

牛肉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南来北往的外邦人带来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泉州的中式牛排就在中外交融的饮食文化中诞生。

牛肉店从此在泉州遍地开花,更衍生出了牛肉羹、牛杂汤等都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对泉州牛肉的宣传,也让这一美食从“鲤城无人不知”变成了全国闻名。

泉州住宿指南

在老城的核心区,闽南风情浓郁的街区之中,找到这家花筑·泉州鲤遇璞舍民宿(开元寺店)。

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与多处名胜景点仅一步之遥,更有琳琅满目的地道小吃环绕四周,且与承天寺相邻,紧邻网红地标“觅鲤”。中山路步行街、西街、文庙、关帝庙、清净寺等历史遗迹,皆在千米之内。

客房内,布置得既温馨又不失雅致,干净整洁,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主人的细腻心思,让人宾至如归。

民宿四周,是典型的红砖厝建筑群,仿佛一幅生动的闽南生活画卷,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公共休闲区内,设施完备,茶香袅袅,闲话家常,尽享悠然自得的美好时光。

更令人贴心的是,民宿还提供电动车租赁服务,若走累了,不妨骑车穿梭于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那份独特的市井烟火气息。

0 阅读:0
痴梅的旅游

痴梅的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