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是孙策和孙权之父,孙氏基业的创始人,气度不凡,为时人所重,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4abc70d7c5877ee9e29769891c935c.jpg)
十七岁时,孙坚和父亲一道乘船到钱塘,正遇一伙海贼掠取商贾的财物,在岸上分赃,过往行旅都不敢前进。孙坚对父亲说:"这伙强盗可以对付,让我去讨伐他们吧。"他不顾父亲劝阻,拿着刀,跳上岸,用手东一指,西一挥,像是在部署人马围过去攻打这伙强盗的样子。强盗们远远望见,以为真的是官兵来了捕捉他们,丢下财物四散逃走。孙坚追过去,一刀就把一个强盗给斩了。这一下他可出名了,县府召请他,把他一下子从小小的县吏提拔为代理县尉。
当他真的带兵打仗,征讨攻伐,就更显出他的智勇胆略。
会稽有个叫许昌的人,在县里起兵,自称阳明皇帝,和他的儿子在各县煽风点火,招揽了近万人马。孙坚招募了一千多人,和州郡兵一起,将他们镇压。
打黄巾时,他被朱隽表为佐军司马。他自己招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奋力出击,所向无敌。他追打的这一部黄巾军无计可施退入宛城死守。孙坚勇猛异常,率先登城杀了进去,大破了这部黄巾军。
后来,朝廷命他为长沙太守。那时长沙正有一个叫区星的人自称将军,纠合一万多人马,到处攻围城邑。孙坚上任后,施方略,设计谋,不到一个月就将其镇压了。接着,他又很快平定了邻近的零阳、桂阳二郡。
他杀王叡、张咨时用计非常巧妙。王叡曾和孙坚一起讨平零阳、桂阳,他瞧不起孙坚,认为他不过是一介武夫。这王叡又和武陵太守曹寅关系紧张,扬言要杀掉曹寅。曹寅害怕了,便伪造朝廷使者的檄文,罗列王叡的罪名,让孙坚把他收捕归案,这时王叡已经是荆州刺史。孙坚没有直接去攻打,而是派一群士兵来到城下,他自己混杂在队伍里。王叡见是州郡士兵,并不介意,只登楼问他们有什么事。前面的士兵回答:大伙儿长期征战,十分劳苦,得的赏赐还不够买衣服,希望刺史再赏给几件衣服。王叡说刺史怎会吝惜几件衣服?便打开库藏,让他们自己进去看有没有多余的衣物。士兵们进到楼下,王叡才发现孙坚,吃了一惊:士兵们求赏,孙府君怎么也在其中呢?他措手不及,穷迫无计,只好服罪吞金自杀。
张咨是南阳太守。孙坚起兵讨董卓,经过南阳,拿了朝廷使者的檄文向张咨要军粮,张咨没给他。孙坚也不计较,照样设宴摆酒礼请张咨。第二天,张咨到孙坚军营表示答谢。正饮间,孙坚手下进来了,报告说前面经过南阳,道路没有修治,军资也没有准备,应把他们主簿拿下问问缘故。张咨知道不妙,想脱身,却见四面都是孙坚的兵马,只好束手就擒,遭到杀戮。
孙坚杀张咨还有一说。说孙坚到南阳,张咨既不给军粮,也不肯见孙坚。孙坚想进兵,又怕出意外,便诈称得了急症,闹得整个军营震恐不安,叫来巫医,祈祷祝告。然后派亲近的人去告诉张咨,说孙坚病得恐怕不行了,想把这支兵马都交给张咨。张咨早就探知孙坚举军人心惶惶,又有巫医祷告,便信以为真,很想把这支兵马接过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便带了五六百步骑到军营中看孙坚。这当然是自投罗网,孙坚就这样用利诱之计杀了张咨。
讨伐董卓,众诸侯军中,孙坚是最善战的一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300125674f2ed61af0e1b232f5000a.jpg)
一次,他驻兵鲁阳,派一个部下带人马回州里督促军粮,在城外设帐幔饯行。不料董卓的数万人马打了过来,几十轻骑已经先到了。事出突然,情势危险,可孙坚镇定自若,照常行酒谈笑,敕令部队整顿行阵,不得妄动。尔后,孙坚从容撤席罢座,让队伍有秩序地进城。进得城来,孙坚才说:"刚才我不马上起坐,是怕队伍乱了,自相蹈践,大家进不了城。"董卓的兵众见孙坚军阵齐整,竟不敢攻城,自己退去了。
又一次,孙坚在阳人与董卓军大战,把董卓军打得大败,还把董卓的都督大将华雄给斩了。这华雄,就是《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的那个华雄。斩华雄其实是孙坚的功劳,与关羽一点关系也没有。
众诸侯军中,最让董卓畏惮的也是孙坚。董卓一次对他的部下说:关东军屡次失败,都怕我了,不会有什么作为。只有孙坚很勇猛,很能用人,应当告诉众将,让大家多提防点孙坚。他又说,只要杀了二袁、刘表、孙坚,天下就自然服从自己了。因此董卓很想拉拢孙坚,他派李催等人来向孙坚请求过和亲,还许愿说让孙氏子弟家人都任刺史、郡守,但被孙坚严词拒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20a5db1fb05fed592a6305b0179581.jpg)
这样看来,孙坚的猛壮智谋,不应在张飞、关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