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怒斥”女学生:我用命供你走出大山,你却成了全职太太

经史如诏 2024-11-23 09:31:41

“滚出去,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

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好心回学校捐款,却遭如此对待,虽有恩,如此霸道,是否不该?

解释原因,方知用心良苦。

当事人回应

颇具争议的事,还是张桂梅自己爆出来的。

昔日一位学生带着孩子和老公,抱着一大堆钱来学校捐款,为钱焦头烂额,有人送上门,却被拒之门外。

不欢迎的态度明显,什么意思?

网友们在评论区激烈讨论,有人觉得自己被冒犯,认为张桂梅思想守旧,全职太太并不是寄生虫式的生活,它也是一份工作,甚至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全职太太的价值不该被抹去,为了家庭,在工作与生活无法持平的情况下,肯定有个人要做出牺牲,做了好事,为什么要遭人指责?

但其实,张桂梅没有看不起全职太太这一群体的意思,不太妥帖的言论下,是深深的可惜和担忧。

能进华坪女高读书,证明家境都不会特别好,在落后的山村,在贫困的家庭,能读书,全仰仗于张桂梅低声下气的去求人,好不容易将其托举起来,让其有机会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转头却当起了全职太太。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形式却有千差万别,成为全职太太的一个显著特征,生活的重心全扑在家庭,与外界联系减少,短期影响不大,长期说,与丈夫会逐渐失去共同语言,与社会也会慢慢脱节。

人是需要走进社会的,同样现实的道理,人与人之间,靠感情维系,靠价值吸引,若没有优渥的出身和背景,全职太太很少能为自己的事业帮忙。

人在没有价值的时候,话语权就会逐渐失去,爱情是很短暂的东西,只靠爱和责任,是不能经营好婚姻的。

实话不好听,可现实,总是如此,这也正是张桂梅反对当全职太太的一大原因,她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未来全押注在家庭上,幸福的婚姻和独立的工作并不该是矛盾体。

理解,但选择性认同

真正让张桂梅愤怒的,不只是全职太太这一身份的表象,而是这一身份在当下意味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

对别人来说,情况或许还有,可对于家境贫困的女孩而言,这几乎可以说是孤注一掷,因为她们的背后空无一人,在最该打拼的年纪,张桂梅不希望他们放弃。

行为是“恶劣”的,心情却是能理解的,那位学生理解张桂梅的苦心,努力了一段时间,考上了特岗教师。

工作就是她给自己的底气,想必张桂梅听说了这个消息,肯定会很高兴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全职太太也是一份职业,也有夫妻俩能默契配合,就此将日子过的井井有条的。

不否定正面例子的出现,也需考虑现实情况,考虑华坪女高学生的情况,也考虑张桂梅的。

她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被“困”在大山,看到的,也只是落后地区的女性悲惨人生,她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走上如此老路,所以才会如此愤怒。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很多人的情况,本身都是比女高的学学生好不少的,如何选择,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就好。

一句话而已,没有必要过分讨论,不知贫穷的全貌,如何能够理解愤怒之言?

可知的是,对华坪县的很多女孩,张桂梅的出现,确实改变了她们被困在大山的命运。

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的女子高中,含金量到底多少很好猜,其中张桂梅的努力,从其瘦削的身材和日渐衰老的容貌就可见得。

为了节省开支,更多的将钱花在女孩子们的身上,张桂梅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甚至不超过3块钱,对自己吝啬,可前前后后捐出来的钱,却有40万。

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张桂梅在女孩子们面前是一个完美的人,不合适的话,选择性认同就可以了,瑕不掩瑜,办学十余年,将近两千名女孩被送出贫困山村,连续十多年高考综合上线率达到100%,这些,才是张桂梅真正值得被记住的。

人生有自己的选择,对不认同的话,选择性忽略就可以了,敏感的一重原因,难道不也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吗?

0 阅读:5

经史如诏

简介:经略史海,一诏而终